6.2.1 分数的简单计算(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1 分数的简单计算(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分数的简单计算
6.2.1 分数的简单计算(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1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六”中相关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1)]
二、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一个西瓜,弟弟吃了它的,哥哥吃了它的。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理出如下两个问题,提出的别的没有学的问题以后再学习。
问题1: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的算法。
2.计算+。
(1)独立探究。
用圆形纸片代替西瓜,涂一涂,算一算。
(2)小组交流,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3)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到展台交流: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先涂1份,即1个,又涂2份,即2个,合起来涂了3份,是3个,也就是。
(4)用课件演示+的过程,边演示边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1个加2个是3个,就是。(板书)
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方法?把这个方法和你的同桌也说一说。
(5)引导辨析,进一步理解算理。
师:+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3.计算-。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交流算法。
(3)集体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演示“吃掉”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算法:2个减去1个是1个,就是。(板书)
4.课件出示教科书P81“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交流的时候注意说清楚算理。
5.讨论总结。
师:我们是怎样计算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的?
师生小结:相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根据分数的含义进行思考与计算,分母相同,平均分成的份数就相同,只要将分子合并(去掉)就可以了。(适时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六”第1题第一道。
学生独立完成后结合图形说一说计算结果是怎么来的。
2.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六”第2题第一二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3.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六”第3题第一二组。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分享。
4.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六”第4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先借助具体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加减法。探究加法计算时,让学生涂一涂,在操作的基础上计算,借助几何直观和分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体会算法。探究减法计算时,有了加法计算的经验,这一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逐步抽象,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强化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进行思考与计算,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1)
+=
想:1个加2个是3个,就是。
-=
想:2个减去1个是1个,就是。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
学生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部分学生却不清楚,所以需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然后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动画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生通过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降低了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