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进一步认识分数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2 进一步认识分数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6.3.2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7例3,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及P88~89“练习十七”中第3~7、9题。
【教学目标】
1.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3.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8个圆片,取走它的,取走了(  )个。
学生答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用分数解决简单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 
 课件出示教科书P87例3。
  航模小组有12名学生,其中是女生,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阅读理解。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说一说,“其中是女生,是男生”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把12名学生平均分成3份,女生人数占其中的1份,男生人数占其中的2份。
2.分析解答。
师:怎样求出女生的人数呢?
(1)画图理解。
师:请同学们用图形(圆、三角形等)代表12名学生,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列出算式。
选择不同的同学展示。交流后课件出示如下图示。
结合图示说想法:求女生人数就要把12人平均分成3组,求其中的1组是多少人,列式为12÷3=4(人)。
师: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以画一画图,再解决。
(2)汇报交流想法。
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人平均分成3组,求其中的2组是多少人,列式为:12÷3=4(人),4×2=8(人)。(板书)
3.回顾反思。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
(1)学生相互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2)汇报检验方法。
(3)方法总结。
师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只要知道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了。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有困难的借助画图解决。
2.完成教科书P88“练习十七”第3、4、5题。
先独立思考每一题什么意思?该怎样解决?再画一画,写一写。
3.完成教科书P89“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师:涂出的都是,怎么数量不一样啊?
4.完成教科书P89“练习十七”第7题。
结合钟面数一数,填一填。
5.完成教科书P89“练习十七”第9题。
(1)先理解“”和“”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时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教学,在创设现实情境后,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分一分,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已经掌握的整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解决。借助画图求出女生人数,再放手直接求出男生人数,由具体到抽象,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女生:12÷3=4(人)
男生:12÷3=4(人)
   4×2=8(人)
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教师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适时介入,用问题引导时只在关键处点拨,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帮助提升。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理解”环节,重视读懂信息,引导学生用图形表征,体会含有分数的信息的意思。在“分析解答”环节,结合图形理解,让学生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回顾反思”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总结解题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