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0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难点】能够有序进行搭配,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教学准备】课件、衣服卡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课件。小红一家准备去A市旅游,有几种选择?指名学生回答。2.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搭配问题)二、合作探究小红带了2件上装,3件下装(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选1件),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1.尝试。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衣服卡片,1件上装与1件下装搭配,试一试。(1)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相互摆一摆,看看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2)汇报交流。学生交流,可能表述无序,方法不全面。2.探究。师:除了上面用衣服卡片摆一摆外,还有更简洁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探究吗?引导学生想到用文字、图形或符号来表达。(1)有序探究。师: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上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看谁能有序完整地搭配。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法。(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按照如下顺序逐一汇报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借助文字、图形、符号连线,有序表达思考过程,并完善每一种方法。方法一:用“上”表示上装,“下”表示下装。每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如图:从图中可知,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方法二:用表示上装,表示下装。每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如图:从图中可知,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方法三:用A表示上装,B表示下装。每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如图:从图中可知,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全班交流,得出结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3)列式计算。师:你会列式计算吗?指名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3×2=6(种)3.反思。课件出示复习题和例题。讨论:计算出行方式的数量和服装搭配的数量,思路上有什么不同?(1)同桌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师小结:复习题中从家到A市,有2班飞机和3班高铁可以选择,求一共有几种选择,用加法(如下左图)。例题搭配服装要分两步,上装有2种选择,下装有3种选择,每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2件上衣就有2个3种搭配,用乘法(如下右图)。(3)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2“挑战自我”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师生汇报小结:固定其中一个数位,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行分类时便于排序。2.完成教科书P102“挑战自我”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2)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本节课通过计算出行方式的数量引入,接着出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借助实物衣服卡片摆一摆,尝试找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形和符号来探究,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等方法表示服装之间的搭配关系,突出有序思考,在操作的基础上列式计算。通过比较优化,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反思计算出行方式的数量和服装搭配的数量的思路,明确两种问题解决思路的本质。【板书设计】数学广角:搭配问题3×2=6(种)【教学反思】本节课选取计算出行方式的数量和服装搭配的数量的问题,用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本课中做得比较好的一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让学生对比有序与无序,突出有序思考的优点。二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及符号化思想,体会图形的直观性,通过比较计算出行方式的数量和服装搭配的数量的思路,明确用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的问题的本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