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的尺子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身体上的尺子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身体上的尺子
第1课时 身体上的长度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身体一些部位的长度(如身高、肩宽、腰围等)可以作为测量标准,并能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软尺、米尺等)准确测量这些身体部位的长度。
2.巩固厘米和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长度,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和工具。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软尺、卷尺、用于记录的表格。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我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期,每年都会购买新衣服。怎样才能买到合身的衣服呢?
自由发言,如根据身高、肩宽、腰围等购买合身的衣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师:如何准确地知道大家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呢?
用尺子进行测量或者估测。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上方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身体上的长度。(板书课题:身体上的长度)
测量工具的选择  
师:人每个部位的形状、结构不同,做衣服要测量身高、肩宽和腰围等,不同部位的长度分别该怎样测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否相同?
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1:身高一般超过1米,适合用卷尺测量。
预设2:肩宽不会超过1米,可以用米尺或软尺。
预设3:腰是圆的,用软尺比较方便。
预设4:颈围头围比较小,又是圆形,适合用软尺……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有道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身体各部位长度的测量方法。(板书)
指导测量方法  
1.示范讲解。
课件播放身高、肩宽、腰围等的测量方法。
2.课堂讨论。
视频播放结束后,小组讨论测量要点,清晰掌握步骤。(教师适时板书)
①测量身高:测量地面平整,被测量者脱去鞋袜,身体站直,双眼平视前方。测量者可以使用平视头顶的方法,观察所测量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②测量肩宽: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背面,用软尺测量两肩峰点间的距离读数,软尺要水平靠肩膀。
③测量腰围:被测量者双脚分开25~30厘米,与肩同宽或略窄。测量者用软尺水平轻绕腰部,贴合身体,读出与刻度0重合的刻度数。
④测量颈围:不要仰头或低头。将软尺刻度0的位置置于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向前绕过喉结下方,不过紧或过松,贴合颈部,然后读取软尺上与刻度0重合的刻度值。
⑤测量头围:采用四点定位法,分别是两条眉毛各自的中间点,还有两个耳尖对应头上的点,用一根软尺经过这四点,绕头部一周就能测得头围。
实践探究,分组测量  
1.分组。
分成4人小组,每组发软尺、米尺和用于记录的表格。
2.明确分工。
确定本组准备测量的项目和组员各自的分工(拿尺、读数、记录、核对等要落实到人)。
3.准确记录。
每项测量过程结束时,读数员准确读数,记录员做好记录。
4.核对数据,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操作,老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如软尺没有放置水平位置、测量位置不对等,引导小组内互助解决,确保每个学生参与测量,掌握操作技能。
测量成果展示交流  
每组派代表上台,按照“测了哪些部位、怎么测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结果是多少”的模式汇报测量结果。
课件展示记录情况。
测量部位 身高 肩宽 腰围 头围 颈围
测量结果
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测量活动,你知道了身体上哪些部位的长度?你们还有什么收获?
从生活情境切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其直观感受身体测量的实用性;以小组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知识,锻炼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深化对身体测量的理解。通过汇报与互动,锻炼倾听和思维能力,在交流中完善知识理解,提升数学语言运用和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身体上的长度
一、可测部位:身高、肩宽、腰围、头围……
二、测量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三、测量要点:
身高:站直贴尺、视线水平
肩宽:软尺水平靠双肩
腰围:轻绕腰部、贴合身体
【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的问题有效点燃学生热情,课堂参与度高,小组测量环节组织有序,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方法,互助合作氛围好,多数学生能规范测量、准确记录,实践能力得到锻炼。部分小组在软尺使用中出现缠绕、刻度看错的问题,虽现场进行了指导,但前期对工具使用细节(如软尺刻度认读)强调不足,应增加“米尺、软尺、卷尺读数练习”环节,让学生熟悉刻度、掌握认读方法,减少操作失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