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内容】教科书P61~62例1,完成教科书P62“做一做”及P64“练习十二”中第1~3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2.通过“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三角尺。【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一根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情境图。师:一根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师:前面我们初步认识过线段,今天我们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认识射线与直线。[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师: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如线段AB。2.认识射线。师:将线段AB的左端保持不动,右端延长,无限延长。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课件同步动态出示)师小结: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板书)师:射线可以用它的一个端点和它上面的另一个点来表示,如射线AB。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射线?学生举例交流,如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可以看作射线。(课件出示图)3.认识直线。师:大家再看,老师要把这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师小结: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板书)教师任意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如:直线AB,直线l。4.讨论总结。师: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补充。师小结: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5.完成教科书P62“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判断的理由。三、学习两点间的距离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2例1。(1)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板书)2.完成教科书P62“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2.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二”第2题。学生读题后尝试独立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注意画射线时延伸的方向不能错。师小结:经过一点能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二”第3题。(1)学生独立尝试数一数,数完后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数的?(2)汇报结果并集体交流数的方法。(3)拓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引导学生有序数并总结方法。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从线段入手,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线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和直线,并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认识了三种线后及时引导学生讨论线段、射线与直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讨论交流中掌握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共性与区别。教学例1时,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并解决李叔叔从家去超市走哪条路最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板书设计】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AB: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AB: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AB(直线l):没有端点,无限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和异同点,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的处理、重难点的设计采取了比较自然的衔接方式,并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经验,让学生从总结线段的特征,过渡到学习射线、直线,进而总结射线、直线的特征,明确三线的异同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在学习例1时,注重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很容易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