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2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教学内容】教科书P63例2,完成教科书P64“做一做”及P65“练习十二”中第4~7题。【教学目标】1.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会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与给定线段等长的线段。2.在经历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几何直观。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教学难点】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与给定线段等长的线段。【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学生完成后,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二、探究新知 1.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课件出示教科书P63例2。(1)师:你有什么办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容易想到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2)师:不用尺子测量长度,还有其他办法比较吗?引导学生想到用圆规来比较。(3)认识圆规。师: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也可以用它量出同样长的线段。请同学们拿出圆规,认识一下它。逐一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出示课件。师:请你尝试用圆规量出线段AB的长度。(4)视频演示介绍比较线段AB与线段CD长短的操作方法,学生观察。第一步: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线段AB的端点A上,另一只脚张开对准线段的端点B。此时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就是线段AB的长度。第二步: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线段CD的端点C上,转动手柄。比较另一只脚笔尖与点D的位置。师:明白了吗?请你用圆规试一试。(5)学生用圆规比较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短。通过操作比较发现:点A与点C重合,点B在点D的左侧,所以线段AB比线段CD短,记作:AB2.想一想。像上面那样比较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短,点A与点C重合。(1)如果点B与点D重合,那么AB________CD。(2)如果点B在点D的右侧,那么AB________CD。指名学生完成并说一说怎样想的。师:通过上面的操作和比较,说一说如何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引导学生说出操作步骤。(教师适时板书)3.及时练习。完成教科书P64“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示范操作,交流比较方法。师小结:在比较第二组线段的长短时,有针尖的脚一定要与其中的一个点重合,再看另一只脚笔尖与另一个点的位置。4.用直尺和圆规作与给定线段等长的线段。课件出示教科书P64“做一做”第2题。(1)讨论操作步骤。学生讨论交流后规范步骤:第一步:用直尺在直线l上画出长为3厘米的线段,标上字母A、B。第二步:用圆规量出与线段AB等长的距离。第三步:将有针尖的脚固定在线段AB的端点B上,转动手柄,使另一只脚笔尖与直线l形成一个交点C,得到线段BC,BC=AB。(2)教师示范后学生一起画一画。(3)展示成果并交流方法。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5“练习十二”第4题。(1)小组讨论比较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3)汇报结果,交流方法。师小结:①号蚂蚁的路线由四条线段组成,用圆规每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就在②号蚂蚁的路线上画出等长的线段,注意在②号蚂蚁的路线上画下一条线段时,有针尖的脚要固定在前一条线段的终点上。最后比较第四条线段的终点与②号线的终点的位置。2.完成教科书P65“练习十二”第5题。(1)看一看后,借助圆规量一量,比一比。(2)交流发现。3.完成教科书P65“练习十二”第6题。(1)学生独立完成。(2)推理说明原因。4.完成教科书P65“练习十二”第7题。(1)小组合作,连一连,并用算式计算结果。(2)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本节课在教学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先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再启发学生,想到借助圆规比较,引出圆规,认识圆规,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视频的演示,明确操作方法,借助实际操作比较,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方法。同时启发学生想想另外两种情况,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空间观念。有了利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经验,紧接着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与给定线段等长的线段,归纳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板书设计】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如果点B在点D的左侧,那么AB如果点B与点D重合,那么AB=CD。如果点B在点D的右侧,那么AB>CD。【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引出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无论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还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与给定线段等长的线段,都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落实到位。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由于本节课操作性强,需要学生动手参与,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尤其要规范学生对圆规的操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