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 角的认识
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6例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及P69“练习十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
在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中,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折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如下面的物品上都有角。
师:指一指上面这些物品的角在哪里?
指名学生指一指,注意指的时候规范引导。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
认识角  
1.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上面物品中的角,我们把这些角抽象成数学上的角。
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2.认识角。
(1)师: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
(2)揭示角的概念。
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边演示边揭示概念。
师: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得到的图形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图中的角可以记作“∠1”。
师: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3.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1)师:先慢慢打开折扇,看看角有什么变化?再慢慢合上折扇,看看角又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慢慢打开折扇,角越来越大;慢慢合上折扇,角越来越小。
(2)交流发现。
从刚才的操作活动中可以发现,折扇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折扇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板书)
4.画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1。
(1)按照例1的步骤自主画角。
(2)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画出了不同的角,老师也来画一个角。
教师在黑板上规范画角:第一步,画一个顶点;第二步,从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画完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符号。(板书)
巩固认识,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指一指,描一描。
(2)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在指最后一幅图中的角时,需让学生重点说明为什么图形外缘的拐角处不是角。
2.完成教科书P69“练习十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时注意说明第2个和第4个为什么不是角。
3.完成教科书P69“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时明确第2、3个为什么没有角。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设计从生活中的物品入手,从中找出角,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意义上的角,完成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出的3个角,类别、开口方向、所画的角两边长短都有不同,更能突出角的特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角。在打开和合拢折扇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利用动态的角更好地理解了角的特征及角的大小变化。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及画法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节课教师通过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图形角;通过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角;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初步学会画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