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2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2,完成教科书P68上面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在“认一认”“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3.初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直角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复习回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数一数后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判断的依据。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初步认识了角,今天我们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及画法)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一认,初步感知直角。课件出示教科书P67如下情境图。动态演示红线部分。师:上面用红线标出的角都是直角。2.找一找,认识直角。师:找一找,我们用的学具——三角尺上的直角。师生拿出不同的三角尺,介绍三角尺上的直角。师: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直角有角的构成特点,即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但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都与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相同。3.比一比,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师:如何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引导学生想到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个想法不错,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再尝试验证一下数学书封面上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教师巡视指导后,指名一组上台操作并讲解比一比的过程。师: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的方法是: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则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则说明这个角就不是直角。课件动态演示比一比的过程。教师总结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角相等。(教师板书)师:拿出你们的三角尺大胆地去验证身边哪些地方有直角吧。想一想:直角都一样大吗?学生分组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哪些角是直角,然后汇报。4.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师:你能用纸折一个直角吗?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的纸折一折,交流展示折的方法。5.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师:我们不仅认识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现在你们能不能把三角尺上的直角画下来?学生尝试画直角后,汇报画直角的方法。师:画直角时需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课件动态演示画角的过程。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出发画一条射线;让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画的这个点对齐,三角尺上的一条边与画的这条射线重合;再从顶点出发,沿三角尺上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射线,标上“┐”这个直角符号。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68上面的“做一做”第1题。(1)观察课桌面,用三角尺比一比。(2)汇报交流。2.完成教科书P68上面的“做一做”第2题。(1)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图形中的每一个角。(2)数一数,说一说。(3)交流发现。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直角三角形只有1个直角。3.拓展练习。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课件出示)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认识直角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三角尺、椅子和双杠上的角,使学生体会到这些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由此引出直角的概念,进而抽象出直角的图形(包括直角的标志)。然后设计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三个操作活动。比一比的活动,向学生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一种重要方法——叠合法,它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的基础。折一折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体会直角的特点。最后设计各种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数直角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直角的认识及画法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角相等。画直角:【教学反思】直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节课从生活情境引入,揭示直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在“认一认”“找一找”“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等过程,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重视对判断直角及画直角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