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3 锐角、钝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例3,完成教科书P68下面的“做一做”及P69~70“练习十三”中第3~5、7~9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和钝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中国少年先锋队中队旗。师:图中的两个直角我们都认识,其余的角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钝角的认识)实践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3。1.操作感知,初步体会。找一找,比一比,分一分。活动要求:(1)找出图中的角,依次编上序号。(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3)把图中不是直角的角分一分。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后,以下图标的序号为例集中交流。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容易发现:两幅图中共有8个角,其中∠1和∠5是直角,其余的6个角可以分为两类。∠2、∠4、∠6和∠8比直角小的角为一类,∠3和∠7比直角大的角为一类。师:这些不同的角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3.揭示概念。师: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课件出示)4.找一找。(1)找一找哪些物体上有锐角、直角或钝角。然后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如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等等。(3)你周围物体的表面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中有哪些角?学生结合周围的物体交流。5.拉一拉。(1)拿出活动角拉一拉,分别拉出锐角、直角和钝角。(2)同桌相互验证。6.连一连。(1)完成教科书P69“练习十三”第3题。(2)交流判断的依据。7.画一画。(1)完成教科书P69“练习十三”第4题。(2)展示成果,交流画法。重点交流锐角和钝角的画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①画锐角。第一步:画一个顶点。第二步:从顶点出发,沿水平方向画一条边。第三步: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与画的顶点和边重合,在三角尺的直角张口内找一点。第四步:过顶点和这一点相连画另一条边。②画钝角。第一步:画一个顶点。第二步:从顶点出发,沿水平方向画一条边。第三步: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与画的顶点和边重合,在三角尺的直角张口外找一点。第四步:过顶点和这一点相连画另一条边。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练习十三”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发现。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三角形内有锐角,也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入手,需要教师引导。2.完成教科书P70“练习十三”第7题。(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角?(2)结合拼的结果画一画。(3)汇报展示。可以拼出锐角和不同的钝角。3.完成教科书P70“练习十三”第8题。(1)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剪一剪。(2)集中展示交流。4.完成教科书P70“练习十三”第9题。拿出七巧板观察,操作完成后交流。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从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实物上的角的活动开始,将找出的角分类,以直角为标准把剩下的角分为两类,然后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图形,说明角的名称。接着通过三角尺上找锐角、用活动角拉出锐角和钝角的活动,既巩固学生对于三类角的认识,也能突出三角形角的特点。练习中充分利用直角的表象对锐角和钝角加以判断,强化直角表象。整节课的设计以操作活动为基础,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为标准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的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只有在不同情境中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设计活动时要做到:活动前让学生理清思路,活动中为学生留足空间,活动后让学生充分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