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笔算乘法(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1笔算乘法(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3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口算题。
40×5=    600×9=    32×3=
14×2= 22×4= 43×2=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43×2说一说口算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从今天开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1)]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3例1。
一盒彩笔24支,2盒彩笔一共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就是求2个2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4×2。
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全班交流、反馈。
(1)按照如下顺序逐一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24+24=48。
方法2:口算的方法,24是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0×2=40,4×2=8,40+8=48,所以24×2=48。
方法3:竖式计算。
(2)教学乘法竖式的笔算乘法。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方法3。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根据学生汇报边交流边板书:在列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24,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2,注意2所在的位置要和个位的4对齐。
师: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乘数2和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4相乘得8,接着用第二个乘数2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2,即20×2=40,8再加40等于48。
可以把刚才的竖式简写成下面的形式。(教师适时板书)
师:谁能对着竖式说一说计算过程?
4.试一试:计算213×2。
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该怎样算?请你运用刚才的方法尝试计算213×2。
(1)学生自主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2)结合板演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5.做一做。
课件出示教科书P43“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汇报交流,重点交流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6.小结方法。
师:今天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怎样列竖式?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
学生自由交流。
师生归纳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先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并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第2行算式。
(2)交流展示,说一说计算过程中乘的顺序是什么。
2.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2题。
(1)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再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芒果每千克12元,荔枝每千克23元。
(2)学生独立完成第(1)(2)问,然后交流。
(3)第(3)问先提出问题,然后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进位,可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不能解答可放到例2、例3教学后再解答。
3.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竖式的写法及算理与算法方面进行总结。
本节课先设计几道口算题,迅速口算,激活学生在口算乘法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接着出示例1,让学生尝试计算,呈现连加、口算和列乘法竖式计算等多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教学乘法竖式的笔算方法。首先明确竖式的写法,再通过分步演算的过程明确算理后,给出竖式简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照竖式说明计算过程和积的写法,以及积的每一位数的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后迁移类推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习了例1后设计一系列的巩固练习,着重讨论“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帮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并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1)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