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笔算乘法第3课时 笔算乘法(3)【教学内容】教科书P45例3,完成教科书P45“做一做”及P47“练习九”中第7、8、10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究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口算。7×8+6= 3×5+9= 7×4+5=5×9+5= 2×8+8= 4×9+7=指名学生口答。2.列竖式计算。62×4= 263×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3)]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5例3情境图。1.观察情境图。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每箱24瓶,9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4×9。2.小组讨论,探究算法。(1)尝试估算方法。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独立估算后,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可能的估算方法有:10箱是240瓶,那么9箱矿泉水的数量一定比240瓶少。将24分别估成20和30,24×9的积就在180和270之间。(2)探究笔算方法。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并结合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5)师:24×9的积就在180和270之间,计算结果216是合理的。3.试一试:计算326×8。(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进行完善并板书。(2)交流汇报,重点交流连续进位的情况和积的书写位置。4.比较分析。课件出示例2、例3四个竖式。师:今天学的两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两道例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交流发现:四道题计算时都要进位,前两题的计算只用进位一次,后两题计算时连续进位。5.小组讨论,总结算法。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笔算?师生在多轮交流、讨论中,总结出笔算的一般方法。(1)末位对齐,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2)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5“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2.完成教科书P47“练习九”第7题。(1)先估一估,再独立列竖式计算。(2)汇报交流。3.完成教科书P47“练习九”第8题。先找出每题的错误原因,再改正。4.完成教科书P47“练习九”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例3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估算,估计出积所在的区间,培养学生应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意识。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算法,接着完成“试一试”,充分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连续进位的乘法。最后把例3和前面例2的计算过程进行对比,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板书设计】笔算乘法(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练习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