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笔算乘法第4课时 笔算乘法(4)【教学内容】教科书P49~50例4、例5及相关“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中第1~4题。【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乘数为0和另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经历乘数为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习题。列竖式计算。38×5 824×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对出现错误的,分析错误原因再改正。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4情境图。师: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小伙伴们品尝新鲜的大桃子。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每个小伙伴盘子里的桃子都被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0)师:7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该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完成,再集体交流。(适时板书)方法1:用加法算:0+0+0+0+0+0+0=0(个)。方法2:用乘法算:0×7=0(个),7×0=0(个)。2.猜想。师:0和7相乘的积是0,那么0和别的数相乘的积也是0吗?3.验证。想一想:0×3= 9×0= 0×0=学生独立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师: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学生举例验证。4.归纳。师: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适时板书)5.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判断依据,教师及时引导。注意第2题部分答案不唯一。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0例5。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04×8。2.估算范围。师:同学们能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个座位吗?学生交流估算方法:604≈600,600×8=4800,座位数应该比4800个多一些。3.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4.汇报交流,明确算法。(1)请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604×8=4832师:十位上写几?引导学生明确8和十位上的0也必须相乘,0×8=0,个位上进了3,0+3=3,积的十位上应该写3。(2)搜集展示学生错误例子,师生共同指出错误原因。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运算,并板书。5.对比练习。计算138×4,108×4,102×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6.小结。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总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前面学习过的乘法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7.即时练习。完成教科书P50“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2.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2题。师:这一题是算式之间比较大小。谁来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反馈汇报。3.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板演。(2)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集体评议。4.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相互交流,然后集体展示。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和同桌说说。例4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引出有关0的乘法,先通过7个空盘子,让学生直观感知一个桃子都没有的客观事实,再让学生列式计算。通过例题的计算提出猜想,然后呈现一些0作乘数的算式,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并举例验证,在大量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随后完成“做一做”。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例5先让学生估算,明确范围,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明确算法。例5教学完后,出示一组比较题,加强比较辨析,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板书设计】笔算乘法(4)0+0+0+0+0+0+0=0(个)7×0=0(个)0×7=0(个)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反思】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收集学生错误例子并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