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笔算乘法第5课时 笔算乘法(5)【教学内容】教科书P50例6,完成教科书P50“做一做”第2题及P52~53“练习十”中第5~8、11、12题。【教学目标】1.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3.经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复习。课件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回答。13×3= 130×3= 400×3=40×6= 400×6= 500×9=2.笔算复习。课件出示习题。列竖式计算。458×6 703×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乘的顺序。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5)]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0例6。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在交流中明确:已知科普丛书的单价和数量,求总价,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列式为280×3。教师板书:280×3。2.自主计算,归纳一般算法。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师:都算出来了吗?你们是怎么算的?(先交流方法1,再交流方法2)学生结合竖式交流算法: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乘数个位上是0,0乘3后还是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在讨论交流中明确算理:把280乘3看作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结果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乘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3.分析比较,优化算法。(1)师: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交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2)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种方法要简便一些,但是也不是不会出错。使用简便算法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概括归纳。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小结:笔算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教师适时板书)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1.完成教科书P5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挑出一到两小题,指名学生讲解。3.完成教科书P52“练习十”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4.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第7题。(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重点理解“往返”的意思。(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5.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四”第11题。先交流每一小题错误的原因,然后独立订正。6.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第8、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它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一位数要与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本节课先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着出示例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例6的教学先让学生借助笔算乘法的算法进行自主探究,在交流展示中注意展示两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种算法的算理,利用整十(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借助旧知识有效迁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更简便,在比较交流中提示学生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笔算乘法(5)280×3=840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了旧知识迁移,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转化、比较,明确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可以借助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学生在书写简便竖式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