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4.1 口算乘法(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4.1 口算乘法(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科书安排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笔算乘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教科书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再解决进位问题和乘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问题,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往大估、往小估的基本策略,并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需要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在计算中,学生容易忘记进位,或者忘记加进位的数,乘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的易错点。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和算法。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科书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数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
运算能力: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推理意识:在研究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中,学会归纳、抽象出计算法则。
几何直观:会借助图形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
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9~40例1、例2,完成教科书P41~42“练习八”中第1~7、9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乘法的方法。
2.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看看游乐园有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9的主题图。
师:观察教科书P39的主题图,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逐步表达完整:玩旋转木马每人8元,玩激流勇进每人10元,坐碰碰车每人12元,坐过山车每人20元。
2.根据所列数学信息,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是根据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的合理问题,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1。
坐过山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
(2)集体交流,理解算理。
师:课件出示小正方体直条图,并结合图交流方法。
方法1:20+20+20=60
方法2:2×3=6 20×3=60
师:说一说方法2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2个十乘3是6个十”,想“二三得六”。
(3)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200×3,2000×3的结果是多少?并想一想这样的乘法怎样口算呢?
学生快速计算后,交流口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并完善板书)
(4)归纳算法。
师:整十、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该如何口算呢?
学生自由交流。
师生小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2。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3。
(1)学生自主计算。
(2)展示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根据课件说出算式12×3的口算步骤:
把12分成10和2,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把这两部分的结果合起来就是36。10×3=30,2×3=6,30+6=36。(教师适时板书)
(3)迁移类推。
师:你们能口算出12×4,21×4和23×2的结果吗?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计算方法了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P41~42“练习八”第1、2、3、4、6、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完成教科书P41“练习八”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第一问是求“4个12是多少”,第二问是求“12个3是多少”。
3.完成教科书P42“练习八”第9题。
(1)思考:求积是240的算式,应先想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先想哪两个数的乘积是24。
(2)学生有序写出积是240的乘法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本节课设计时先出示主题情境图,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选择和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并出示例1和例2。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尝试口算,在交流汇报中借助小正方体,边计算边说算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直观操作和抽象概括有机地结合,逐步完成抽象。然后在巩固应用中形成口算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建立乘法模型。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       12×3=36
200×3=600   想: 10×3=30    2×3=6
2000×3=6000 30+6=3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算理的突破是借助小正方体图,说一说,并以位值思想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算法背后的算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但还要注意:①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②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科书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③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多听、多学、多练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