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科书P42例2,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5“练一练”第4题。【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吃小笼包吗?(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与小笼包有关的问题。2.自主提问,难点突破。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情境图。 看到下面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师:这幅图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有6笼包子,每笼里有4个,一共有24个包子。师: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预设1:有6个笼屉,每屉有4个包子,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预设2: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多少屉?预设3: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笼屉里,每屉放几个包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后集中汇报。(1)师: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该怎么列式呢?列式是:4×6。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用乘法做,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板书:4×6=24 四六( 二十四 )(2)师: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多少屉?该怎么列式?24、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呢?列式是24÷4。24表示一共有24个包子,4表示每屉放4个,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想口诀“四六二十四”。板书:24÷4=6 四(六)二十四(3)师: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笼屉里,每屉放几个包子?该怎么列式?24、6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呢?列式是24÷6。表示把24个包子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个包子,想口诀“四六二十四”。板书:24÷6=4 (四)六二十四(4)对比分析。师: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还有学生会想到,乘法算式里的乘数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乘法算式里的积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第1题。观察行与列圆的数量,再列式。2.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第2题。请学生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你是根据什么找到这句口诀的。(除数)3.完成教科书P45“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并用简洁完整的语言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师:这三个算式也都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来求出得数。师:当然,如果有同学根据图中中国结的数量写出算式“1×4=4,4÷4=1,4÷1=4”,也是正确的。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求商时想乘法口诀,除数是几,就想跟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板书)。二是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三是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可以结合情境图进行表述。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引导,让学生再次深入体会,为什么可以想乘法口诀来求商。通过对算式的对比,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并清晰地板书,方便学生去观察、对比。在解决除法求商问题时,能很快想到跟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有6个笼屉,每屉有4个包子,一共有多少个包子?4×6=24 四六( 二十四 )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多少屉?24÷4=6 四(六)二十四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笼屉里,每屉放几个包子?24÷6=4 (四)六二十四求商时想乘法口诀,除数是几,就想跟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本节课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的连贯性、逻辑的缜密性、语言表达以及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思考、突破,但在最后,要把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整体上去,全面地去观察、思考,从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去归纳总结。学生对这样的思维方式不熟悉,在以后新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去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