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 2~6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P16例1,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一些简单规律,增强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3.通过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总结出5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师:同学们,游乐园的便利店新进了一批小熊玩偶,你们能很快速说出它们的个数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16例1情境图)同桌讨论,交流方法。5个5个地数。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2.学生填空。出示课件。师:2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20是几个5相加的和?25呢?课件显示结果。5教师适当板书。师: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自主探究,学编口诀 1.列式计算。师:如果用1个圆点表示1个小熊玩偶,表示1盒小熊玩偶需要几个圆点?5个。师:1个5是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5×1=5。师:2盒小熊玩偶有多少个?(10个)几个5相加是10?(2个5)2个5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5×2=10)师:按照上面的方法,谁能接着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小熊玩偶分别有多少个?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并出示课件。 5×1=5 1×5=55×2=10 2×5=105×3=15 3×5=155×4=20 4×5=205×5=252.编制口诀。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可能会编一五五或一五等于五等情况,这里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积不满十就说一五得五;第三个算式可能出现三五一五、三五十五、三五一十五、五三十五等情况,让学生辨析每一种情况,最后统一到三五十五上来。教师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数学文化渗透。乘法口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方便计算乘法,就编出了乘法口诀,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因此乘法口诀都是用汉字书写的。(3)解释交流,深化理解。师: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小组内交流讨论,全班汇报。3.识记口诀。师: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下来呢?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预设1: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预设2: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预设3:下一句口诀的得数都比上一句多5。师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师:谁能找到藏在生活中有关5的乘法口诀?学生互相交流讨论。4.熟记口诀。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背下来。学生自由背、开火车背,教师指名背、全班背。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1题。(1)师生对口诀。(2)同桌互对口诀。2.完成教科书P16“做一做”第2题。师:每挂香蕉有几根?共有几个几根?用哪句口诀计算?学生独立填空,教师指名汇报。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五个计数的活动经验和其得数的特点,为编制乘法口诀提供了实物模型。结合实物图,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意义的现实情境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过程,使机械记忆5的乘法口诀变成有意义的创编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和创造性。【板书设计】5的乘法口诀55×1=5 1×5=5 一五得五5×2=10 2×5=10 二五一十5×3=15 3×5=15 三五十五5×4=20 4×5=20 四五二十5×5=25 五五二十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从帮助学生到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5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之中,旨在让学生体验自己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知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