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解决问题(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6 解决问题(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3例6,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和P85“练一练”第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坐摩天轮”和“坐碰碰车”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总数”和“几个几”的含义,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总数”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知道求“总数”时,用乘法计算;求“几个几”时,用除法计算。
3.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会用画图表征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会用画图表征数学信息,会根据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谁能说说,游乐园有哪些项目?你最喜欢哪些游乐项目?
学生自由交流。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83例6。
1.理解题意,读取信息。
师:仔细读一读,你从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能读出文字的数据和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信息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些信息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坐摩天轮的,一条是坐碰碰车的。坐摩天轮的信息有:摩天轮每个轿厢可以坐4人,正好坐满了3个轿厢,求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坐碰碰车的信息有:碰碰车2人一辆,求要坐几辆碰碰车。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吗?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信息。
预设1:在教科书上,将数据和问题用线画出来。
预设2:画线段图,用线段表示。
预设3:仿照教科书上画条形图,但是不一定画得很规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结合学生的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画条形图。教师边画边讲解。
师:我们画图的时候,也要一条一条地画。摩天轮每个轿厢可以坐4人,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条形表示一个轿厢可坐的人数(画:),这个小条形表示几人呢?(4人)
师:正好坐满了3个轿厢,该怎么画呢?那就是要画3个小条形,表示3个轿厢可坐的人数。(画:)
师:这幅图画出来了,哪些是已经知道的信息,哪些是要求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我们可以将已经知道的信息直接标出来,将要求的问题用问号表示出来。(边说边完善图示:)
师:摩天轮的信息我们通过小条形图画出来了。那碰碰车的信息该怎么表示呢?
师:我们同样用小条形表示坐碰碰车的人数。碰碰车2人一辆,该画多长的小条形呢?能跟前面表示摩天轮一个轿厢能坐人数的小条形的长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思考:表示一辆碰碰车可坐的人数与摩天轮一个轿厢可坐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画同样长,因为2是4的一半,只能画一半那么长。
师:因为每辆碰碰车坐的人少,只有摩天轮一个轿厢坐的人数的一半,所以这个小条形也只能画一半那么长。(画:)
师:接下来该怎么画呢?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坐摩天轮和坐碰碰车的是同一群人,所以总人数一样多,那就是两个小条形图一样长。(画:)
师:这个图中,又有哪些是已经知道的信息,哪些是要求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善条形图:
2.自主尝试,独立解答。
师:我们运用图示表示出了信息和问题,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图,需要求几个问题?
师:先求什么问题?再求什么问题?
师:能先求要坐几辆碰碰车吗?为什么?
因为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才能求要坐几辆碰碰车,而坐摩天轮的人数就是这群学生一共的人数,所以要先求坐摩天轮的人数。
同学们自主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思路和出现的问题,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准备。
3.交流展示,规范解答。
师:同学们都做出来了吗?我们先解决什么问题?
先求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计算呢?(板书: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求总人数就是求3个4人是多少人,用乘法计算,列式4×3。[板书:4×3=12(人)]
师:求要坐几辆碰碰车,又该怎么计算呢?(板书:要坐几辆碰碰车?)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求要坐几辆碰碰车就是将总人数按每2个一份,看有多少份,用除法计算。这个总人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但是第1个问题求的就是总人数,所以可以用到第1个问题的计算结果,可知总人数是12人。求12里面有几个2,列式为12÷2。[板书:12÷2=6(辆)]
师:这两个问题你们都解答对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4.检验解答,回顾反思。
师:解决问题之后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预设1:再做一遍。
预设2:看看坐摩天轮和坐碰碰车的人数是否相同。
预设3:12÷4=3(个)或12÷3=4(个),数量刚好一致。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通过坐摩天轮和坐碰碰车的人数相同验证解答正确。[教师板书:检验:4×3=12(人)
2×6=12(人)]
5.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我们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大家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小结: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次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就看得更清楚,再就是要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列式解答,最后要对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另外要注意,一个情境中有两个问题时,要确定这两个问题的解答顺序。
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1.完成教科书P84“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画图分析,再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展示,进行评价。
2.完成教科书P85“练一练”第4题。
两小问非常清晰,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分析过程。
3.完成教科书P85“练一练”第5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借助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表征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表征数学信息时,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此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实现分析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
要坐几辆碰碰车?
12÷2=6(辆)
检验:4×3=12(人) 2×6=12(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是纯文字,而且用到了间接信息,在画图表示时,如何通过图形的长短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有难度,所以在画图分析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画图表征信息,另一方面是通过画图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