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数与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数与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单元是期末阶段的总复习,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本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主要包括“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位置与测量”和“数据分类”四个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教科书以小丽分主题整理的“知识图”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对每个主题中的“知识图”进行解读和补充。在“数与运算”主题中沟通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深化对乘法及乘法口诀、除法及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在“数量关系”主题中进一步理解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含义,知道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三者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在“图形的位置与测量”主题中结合实际辨认方向和回顾测量单位。在“数据分类”主题中进一步探究分类与整理,会用不同方式整理不同的分类结果。其中“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这两个主题的内容较多,也是本册学习的重点。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经历过期末总复习,有一定的整理复习经验。在前面的每个单元中,也有整理和复习,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容易接受。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还有待发展,而期末的总复习更多是要建构知识关联,将前面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体系,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教学时,要注重知识间的关联,多给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感悟知识间的联系。
1.在交流中查漏补缺,促进知识关联。“复习与关联”不是简单的对本册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聚焦知识间的紧密关联。“数与运算”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在编写此主题时,突出了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以及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四则运算是紧密联系的,便于形成知识结构。教学时,要围绕核心概念,多给学生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打通知识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梳理,积累学习经验。教科书以小丽整理的“知识图”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和补充,虽没有强制要求学生自主画“知识图”,但学生有通过画“知识图”整理知识点的经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画一画,再呈现小丽的“知识图”,在对比分析中找问题、找差异,更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深化理解、积累自主梳理知识的经验。
3.关注计算过程,突出计算思维。在复习计算题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及算理,说说先算什么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描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运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
应用意识:在实际情境中,能发现有关乘法或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模型意识: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建立乘法模型、除法模型。
空间观念: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简单的路线。
数据分析:对物体进行分类,用合适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量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第1课时 数与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1“数与运算”,完成教科书P94“应用提升”第1题和P96~97“练一练”第2~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计算,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悟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2.回顾表内乘法口诀,梳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说出乘法口诀的规律和记忆口诀的方法,熟练掌握并运用乘法口诀。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量和要求的问题选择乘法或除法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经历对数与运算的自主表达过程,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推理等学习活动,积累整理复习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重点】
深化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认识,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初步体会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提前画好本主题的“知识图”。
【教学过程】
呈现作品,交流展示,查漏补缺  
师:课前我们已经将本册“数与运算”的“知识图”画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用投影仪呈现)
师: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他的知识点全面吗?
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数与运算”主题中的知识点:乘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师:大家看看自己的“知识图”,觉得自己的“知识图”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和完善呢?试着补一补。(板书课题:数与运算的复习)
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师:小丽也对本册“数与运算”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大家看看,她整理了哪些内容呢?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小丽整理的“知识图”。
1.沟通四则运算的联系,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
(1)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师:要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
师:为什么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呢?
引导学生交流,说出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减法与除法的关系。
师:类似的,减法与除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交流,说出减法与除法的联系: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减数时,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
(3)加法、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是相互联系的,根据下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呢?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出示课件。
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列出全部的算式,但全班学生集体交流能将算式列全。
引导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教师适时板书)
师:通过一幅图,同学们能列出这么多算式。这些算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学生难以分析全面,需要教师有序引导。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说出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减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整理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师:我们已经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加法和减法我们上学期就已经学过,那乘法和除法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都能说出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学了哪些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整理回顾学习过的乘法口诀。
课件展示“小九九”乘法口诀表。
师: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这么多乘法口诀怎么记住呢?
引导学生交流乘法口诀的规律和记忆口诀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4“应用提升”第1题后,集体交流讨论。
3.运用乘法口诀表计算表内乘、除法。
师: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乘法和除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集体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到要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师小结:根据算式中的数,乘法算式中,看乘数,想这两个乘数的乘法口诀;除法算式中,先看除数,想除数有哪些乘法口诀,再根据被除数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
4.完善自己的“知识图”。
师:我们通过小丽整理的“知识图”复习了本学期学习的“数与运算”的内容,你们再对比一下自己的“知识图”,看还有哪些需要修改、补充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换看一看,提出修改建议。
同桌互相指出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各自将自己的“知识图”修改、补充完整。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97“练一练”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评价。教师选择部分题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2.完成教科书P97“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计算顺序。
课堂小结  
师:本节复习课你有哪些收获?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自主画“知识图”,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在对比分析中深化理解,建构知识关联。借助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复习表内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板书设计】
数与运算的复习
【教学反思】
学生能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基本上能正确解答本学期学习的相关问题。少数同学看了小丽整理的“知识点”,没有将加、减法与乘、除法联系起来,但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了联系,后续还需要继续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学习数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