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图形与几何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图形与几何 (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9.3 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巩固位置与方向及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3.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圆及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
2.学习方法:练习法。
一、复习引入
空间与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同学们都了解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复习图形与几何。
二、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师: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学会了用度数来精确地描述方向。谁能告诉我“南偏东40°”指的是什么意思?怎么描述路线?能说说你们从学校回到家的路线吗?现在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吧!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南偏东对应北偏西。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每走一步,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
5.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地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三、圆的知识
1.教师投影出示一个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①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②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③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条、4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①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4)圆的面积。
①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πr2)
②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
③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
④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⑤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圆环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πR2-πr2
=π(R2-r2)
教师出示例题:
如图,OA,OB分别是小半圆的直径,且OA=OB=6 cm,∠BOA=90°,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图中阴影部分的形状不规则,将阴影部分通过切割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补到另一部分阴影旁,使图形得到转化。如图。
阴影部分的面积=×圆的面积-三角形AOB的面积。
3.14×62×-6×6×=28.26-18=10.26(cm2)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图形与几何
d=2r,r=d  
2.=π,C=πd=2πr
3.S=πr2,S=π(R2-r2)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位置与方向及圆的有关知识。
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位置与方向及圆的有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