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和>、< 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和>、< 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4 =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如何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多少的过程中,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掌握比较方法,并可以正确娴熟地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阳光洒满整个校园,操场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教师展示教材例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在操场的一角,小朋友正兴高采烈地玩着跳绳游戏。
生2:不远处,另外几个小朋友正专注于拍皮球的游戏。
师:跳绳的有几人?拍皮球的呢?哪个人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会怎样解决这几个问题?
(小组探究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跳绳的有3人,拍皮球的也有3人。
生2:我们组先数出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拿出了3个小正方体,然后数出有3个小朋友在拍皮球,拿出3个小正方体。1个小正方体对应着1个小正方体摆出来,发现它们都没有剩余,所以我们觉得它们一样多。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呀!以后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就是“一一对应”。
两种物体都没有剩余,说明跳绳的人数和拍皮球的人数同样多。这时候我们就要用“=”表示了,这种符号叫“等号”,等号就表示两边同样多。
(板书:3=3)
这个式子一边的“3”表示跳绳的有3人,另一边的“3”表示拍皮球的有3人,加上等号,就表示跳绳的人数和拍皮球的人数同样多。这个式子读作“3等于3”,同学们一起跟我读“3等于3”。
在田字格中写等号的时候,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在横中线上面画一条线,在横中线下面画一条一样长的线,就是等号。注意两条线的起笔和停笔的位置相同。我们一起写一写吧!
师小结:两边相等画等号。
2.认识“>”和“<”。
师:我们接着来比较打篮球和跳绳的人数吧!同学们想怎么比较呢?
(小组探究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打篮球的有5人,我先拿出5个小正方体表示打篮球的人数。拿3个小正方体表示跳绳的人数,1个小正方体对应着1个小正方体。我发现表示打篮球人数的小正方体有剩余,说明打篮球的人数更多。
师: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打篮球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多呢?
打篮球的人数是5,写5;跳绳的人数是3,写3,5比3大,中间用“>”连接。这个符号就是大于号,读作“大于”。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
(板书:5>3)
大于号在田字格的左半边,是由两条斜线组成的,先画出上面的斜线,再画下面的斜线,两条斜线相交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
师:比较打篮球和跳绳的人数,你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表示跳绳的人数的小正方体没有剩余说明跳绳的人数比打篮球的人数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跳绳的人数比打篮球的人数少,用一个式子表示是“3<5”。“<”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这个式子读作“3小于5”。
(板书:3<5)
小于号也是由两条斜线组合成的,先画出上面的斜线,再画下面的斜线,两条斜线相交于横中线和左边线交叉处。
“<”和“>”是相反的,尖头对小数,大口对大数。
师:比较打篮球和跳绳的人数时,我们写出了两个式子,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1:两个式子中都有3和5,它们的位置不同,中间连接的符号也不同,一个是大于号,一个是小于号。
生2:5>3,大数在前,用的是大于号;3<5,小数在前,用的是小于号。
生3:大于号是大口朝前,小于号是大口朝后。大口对着大数,尖头对着小数。
师小结:开口朝左大于号,尖头朝左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尖头对着小数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有剩余的多,没有剩余的少。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3.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比较算珠的多少,从而确定填写的符号。
四、课堂小结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再用“>”“<”“=”来表示比较结果。
2.“>”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都对着大数。
不同点: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
五、作业布置
1.教材练习一第4,5题。
2.相应课时的练习。
=和>、<
3=3    读作:3等于3。
  …等号           
5>3    读作:5大于3。
  …大于号           
3<5    读作:3小于5。
  …小于号           
  本节课在比较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的过程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了两种事物的多少,掌握“=”“>”和“<”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比较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课堂纪律管理还不够,在之后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尽兴,并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