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加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加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5 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能准确读写加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一、导入新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几个活力四射的男生在公园宽阔的广场上享受着轮滑的乐趣。就在这时,远处又来了几个女生,脸上洋溢着好奇和兴奋的表情。
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这幅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我看到了有3个男生在玩滑板,后面又来了2个女生。
生2:我看到了有5个小朋友在玩滑板。可以用数字“5”表示。
师:你们知道5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并”的意思)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有5个小朋友的呢?
生1:通过数数的方式,1,2,3,4,5,一共有5人。
生2:把3和2合起来就是5。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棒!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5个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3+2=5)
让同学们用小正方体代表小朋友,表示出3个小正方体和2个小正方体合起来是5个小正方体。
让学生们猜一猜,“+”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3和2都是加数,5表示的是和。
小结:“+”的名字是“加号”,它表示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问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
2.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师:同学们还知道可以怎么计算吗?
生:可以通过接着数的方式计算。
(出示教材数线图)
师:我们计算的算式是3+2,那我们可以从3接着数,再加1个是4,再加1个是5。在数线上可以这样表示。(演示数线的变化过程)
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第2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生:河中游了2只鸭子,又游过来2只鸭子。4只鸭子在水中游。
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师: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算式中的第一个“2”表示原有的2只鸭子,第二个“2”表示又游过来的2只鸭子。
师:谁知道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生集体回答:得数是4,2和2合起来就是4。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师:你们能用3+2=5讲一个数学故事吗?(小组交流,并指名回答)
生1:我有3支铅笔,又买来2支,一共有5支铅笔。
生2: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2只,一共有5只小鸟。
……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说清楚题意,然后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再填或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学生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照样子用小正方体表示算式,先摆一摆,再填得数。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几和几合起来是几”来口算结果。
3.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数线,得出算式结果。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加法,会用数图、摆小正方体,画数线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学会了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五、作业布置
1.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4,5题。
2.相应课时的练习。
加法
读作:3加2等于5。
把两部分合起来,问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演示、学具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含义及列式计算,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与生活相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