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二上1.4《5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二上1.4《5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表内乘法(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表内乘法(一)》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阶段,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展开。先通过具体生活情境(如舞台跳舞、坐碰碰车等),引导学生认识相同加数连加,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再以乘法意义为基础,结合直观操作(摆积木、数人数等),逐步编制1~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为后续学习更高阶的乘除法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与加法紧密相连,乘法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借助加法理解乘法意义,又通过乘法口诀简化加法运算,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认知跨越,完善学生的运算知识体系。
《表内乘法(一)》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后续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多位数乘法、除法的试商等内容提供知识支撑,是构建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前期已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运算,对“几个几相加”有一定生活感知(如数物品数量),但未形成系统的乘法概念,对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理解不深。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动手实践和简单归纳能力,但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复杂数学规律的能力较弱,需要借助直观素材逐步引导。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数和积。
2.经历1~6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3.能根据乘法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形成“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数学思维。
5.在编制乘法口诀和探寻口诀表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感悟数学的结构化与规律性。
6.结合生活情境学习乘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经历1~6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3.运用乘法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的实用性。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现并清晰阐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实现对口诀的系统记忆与灵活调取。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丰富的生活情境(舞台表演、游乐设施、摆积木等)为载体,将乘法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乘法的现实意义,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如通过 “坐碰碰车”“骑旋转木马” 等情境,自然引出乘法运算,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
2.强调“做数学”的理念,安排大量动手操作活动(摆积木、画图形、数人数等)。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逐步构建乘法概念和乘法口诀。例如,编制2~4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积木直观感受“几个几相加”,再抽象出口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3.知识编排遵循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先认识乘法的意义,再编制1~6的乘法口诀,且口诀编制从简单到复杂(1、2 的口诀较易,5、6 的口诀稍复杂)。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与拓展,如在认识乘法后,通过不同情境巩固乘法意义;在编制口诀后,整理口诀表并探寻规律,促进知识系统化。
4.教材设计了诸多探究性活动,如小组合作编制口诀、探究口诀表规律、用乘法讲故事等,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表内乘法(一) 相同加数连加 1
认识乘法 1
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1
5的乘法口诀 1
6的乘法口诀 1
2、3、4的乘法口诀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1.1《相同加数连加》 目标: 经历从相同加数连加情境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过程,初步建立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探究1:探究几个几相加 → 探究2:试一试 → 1.能列出连加算式并归纳出“几个几相加”。 2.能用摆一摆,写出加法算式。
1.2《认识乘法》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理解乘号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探究1:碰碰车中的数学——认识乘法 → 探究2:旋转木马中的乘法应用 → 探究3:创编故事 → 1.能用连加和乘法解决问题,理解乘号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2.能用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算式表示出旋转木马的总人数。 3.能用6个2、4个3讲一个乘法故事。
1.3《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目标: 理解同一排列情境可列出两个乘法算式,明确不同方向中乘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探究1:从不同角度数人数,列加法算式 → 探究2:认识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 探究3:试一试 → 1.能根据横着数、竖着数的方式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2.能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能正确涂色、写出乘法算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4《5的乘法口诀》 目标: 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乘法计算,提升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 探究1:计算不同节数车厢的人数 → 探究2:编乘法口诀 → 探究3:试一试 → 1.能用数数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不同节数车厢的人数。 2.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 3.能利用5的乘法口诀灵活计算。
1.5《6的乘法口诀》 目标: 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乘法计算,提升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 探究1:计算不同次数坐的总人数 → 探究2:编6的乘法口诀 → 探究3:试一试 → 1.能计算出不同次数坐的总人数,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2.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 3.能利用6的乘法口诀灵活计算。
1.6《2、3、4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2~4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梳理1~6乘法口诀表,明确其横竖排列规律。 探究1:编制2、3、4的乘法口诀 → 探究2:乘法口诀表的整理与规律探究 → 1.能借助摆积木,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 2.能把乘法口诀表填写完整,并找出表中的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能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教材分析 5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起始内容,基于加法运算与乘法意义,是后续学习其他乘法口诀、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为构建乘法口诀体系奠定基石。教材以游乐园小火车情境切入,通过“每节车厢坐5人,计算不同节数车厢人数”,从连加、五个五个数,到编制乘法口诀,逐步抽象出5的乘法口诀,“试一试”巩固口诀运用,体现知识形成的逻辑性与应用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乘法意义,能计算相同加数连加,对5的倍数(如5、10等数)有生活认知,但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编制。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情境化、操作化学习感兴趣,编制口诀需借助具体实例理解,运用口诀解决问题可提升思维敏捷性。
核心素养目标 1.在5的倍数累加、口诀编制中,感受数的规律,建立对乘法运算结果的直观感知。2.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乘法计算,提升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3.经历从连加算式到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理解口诀的逻辑关联。4.结合小火车、“试一试”等情境,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2.能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加法的内在联系,明晰口诀编制的逻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填一填。每张人民币面值( )元,有( )张,一共有( )元。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图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谜语。课件出示:一节一节连一起,载着乘客乐悠悠,每节都有小伙伴,数字问题藏里头。 (打一娱乐设施)师:猜猜这是什么?师:太厉害啦!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乐园玩!瞧,游乐园小火车开过来了。课件出示:师:每节车厢都坐着小朋友,这里面藏着好多和数字有关的数学秘密,咱们一起去发现! 学生独自猜一猜:小火车。 以谜语形式导入,与教材游乐园小火车情境呼应,自然过渡到新课场景,使学生对后续探索小火车中的数学问题充满期待 ,让教材情境的呈现更自然、生动。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计算不同节数车厢的人数师:每节车厢都坐满了小朋友,仔细观察,每节车厢坐了几人?师:每节车厢坐5人。2节车厢坐多少人?师:你们是怎么得出结果的?师:太棒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师:3节、4节、5节车厢呢?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然后提问:3节车厢坐多少人?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展示:师:4节车厢呢?展示:师:5节车厢呢?展示:师:大家太厉害啦!咱们把这些结果整理一下,像这样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25,对应1节到 5 节车厢的人数。课件出示: 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回答:5人。学生:10人。学生:每节有5人,2节车厢就有2个5人,5+5=10。学生:还可以五个五个地数,5,10,所以2节车厢坐10人。同桌合作完成。学生1:5,10,15,3节车厢坐15人。学生2:每节有5人,3节车厢就有3个5人,我是这样用加法算的。学生1:5,10,15,20,4节车厢有20人。学生2:4节车厢就有4个5人,我用加法算。学生1:5,10,15,20,25,5节车厢有25人。学生2:5节车厢就有5个5人,我用加法算。 从2节车厢人数入手,鼓励多样方法(加法、数数 ),尊重学生差异,丰富认知路径,体会算法多样。接着让同桌合作探究3~5节车厢人数,借助互动交流,深化“几个5相加”的理解。通过“五个五个地数”整理结果,提炼数的累加规律,为乘法口诀编制做铺垫,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
探究2:编乘法口诀师:小朋友们,刚才用加法和数数算出了人数,不过,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乘法口诀!咱们一起来编一编。1节车厢有5人,也就是几个5?师:1个5是5,乘法算式是……?师:编成乘法口诀,算得更快!口诀怎么编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师:在编乘法口诀时,人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要用大写数字。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了“一五得五”。这是5的第一个乘法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个5是5,一五表示1×5或5×1,得五表示得数是5。大家一起读一遍。师:2节车厢,是几个5相加?师:2个5相加得多少?师:那乘法算式是……?师: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编口诀“得”字一般在积不满10的情况下才会用,它主要起到占位的作用。课件出示:2个5相加得10 5×2=10 二五一十 师:二五一十表示什么?二五表示什么?一十又表示什么?师:大家一起读一遍。师:3节车厢,3个5相加得多少?师:乘法算式是……?师:口诀怎么编?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3个5相加得15 5×3=15 三五十五师:大家一起读一读。师:4节车厢呢?师:口诀是……?师:太对啦!课件出示:4个5相加得20 5×4=20 四五二十师:读一遍。师:5节车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5个5相加得25 5×5=25 五五二十五师:读一遍。师:现在咱们把5的乘法口诀完整读一遍,感受一下,是不是又好记又简便!师:乘法口诀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顺口,学习并掌握这些口诀能够给我们的乘法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大家观察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分组交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然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还有吗?师:为什么会相差5呢?师:说得真好!像“三五十五”到“四五二十”,4个5比3个5多了1个5,结果从15变20,差5。利用这个规律,能帮助咱们更快记住口诀。 学生:1个5。学生:5×1=5。学生:一五得五。学生齐读:一五得五。学生:2个5相加。学生:2个5相加得10。学生:5×2=10。学生:二五一十表示2个5是10,二五表示2×5或5×2,一十表示得数是10。学生齐读:二五一十。学生:3个5相加得15。学生:5×3=15。学生:三五十五。学生:三五十五。学生:4个5相加得20,乘法算式5×4=20。学生:四五二十。学生齐读:四五二十。学生1:5个5相加得 25,乘法算式5×5=25。学生2:口诀是五五二十五。学生齐读:五五二十五。学生齐读: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分组交流。学生:我发现5的乘法口诀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都表示5的个数。学生: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5。学生:因为多1个5,结果就多5。 在加法计算基础上,提出“乘法口诀”这一简便工具,自然衔接。从1个5开始,逐步推导口诀,结合小火车情境解释乘法算式意义,让抽象口诀与具体数量关联,降低理解难度。逐节车厢推进,讲清口诀编制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口诀各部分含义,通过反复读记、意义阐释,让学生掌握口诀本质,传承数学文化。组织分组交流找规律,从结果差 5、乘数与口诀对应等角度挖掘,引导学生说理,培养推理与归纳能力,借助规律助力口诀记忆。
探究3:试一试师:乘法口诀就是把乘法算式变得更简洁好记,计算乘法,我们可以用口诀快速得出结果。课件出示:各用哪一句口诀 为什么?5×3=□ 5×1=□ 5×4=□3×5=□ 1×5=□ 4×5=□师:我们先看第一个算式5×3,这里的5和3分别表示什么?结合之前小火车的例子想想。师:那5×3就是求3个5是多少,该用哪句口诀呢?师:为什么用“三五十五”?师:太对啦,那咱们把结果填在方框里。师:3×5这个算式和5×3有什么不同?师:那它表示什么意思?师:对啦!虽然乘数交换了,但结果是一样的,那用的口诀是……?师:为什么?师:太聪明啦!所以3×5=15。把结果填在方框里。师:接着看5×1 ,这个算式表示几个5?师:那对应的口诀是……?师:说说理由……师:完全正确,填写结果。师:1×5呢?它和5×1一样,乘数交换了,结果相同,用的口诀是……?为什么?师:说得真好,把结果填在方框里。师:计算5×4对应的口诀是……?师:说得很清楚,把结果填在方框里。师:4×5,乘数交换后,它表示的意义和结果变了吗?师:那用的口诀是……?师:对啦,填写结果。师:小朋友们,咱们把这些算式都算完了,观察一下这些算式用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像5×3和3×5、5×1和1×5、5×4和4×5,它们交换了乘数的位置,但是用的口诀一样,结果也一样。这就是乘法的一个小秘密: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而且对应的乘法口诀相同,因为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只是观察角度不同! 学生:5表示每节车厢坐5人,3表示有3节车厢。学生:三五十五!学生:因为口诀里“三五”就是3个5,“十五”就是结果,所以5×3=15。学生独自填结果。学生:乘数交换位置了!学生:可以表示3个5,也可以表示5个3,不过这里因为有5,还是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学生:还是三五十五!学生:因为不管是5×3还是3×5,都是求3个5或者5个3的和,结果都是15,所以用“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学生独自填结果。学生:1个5!学生:一五得五!学生:“一五得五”就是1个5,结果是5,所以5×1=5。学生填写结果。学生:一五得五!因为都是求1个5是多少,所以口诀不变。学生填结果。学生:5×4表示4个5相加,所以应该用口诀四五二十。学生填结果。学生:不变,还表示4个5或者5个4,结果都是20。学生:四五二十。学生填结果。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关联小火车情境理解算式中乘数含义,明确乘法意义,对应口诀并追问理由,强化“口诀与乘法意义、算式”的关联,突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聚焦乘数交换的算式,对比意义与口诀,揭示“交换乘数位置,积与口诀不变”的规律,从乘法本质解释原因,完善学生对乘法运算的认知。算完所有算式后,引导观察口诀应用规律,归纳乘法交换律雏形,让学生从具体算式中抽象数学结论,提升概括与建模能力。
四、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说口诀,填一填。 2.对口令。3.4. 5×5= 2×5= 5×1= 5×3=5.右边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这副春联一共有多少个字 □×□=□(个) 口答:一共有( )个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五、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大家要记住这些口诀,以后遇到和5有关的乘法问题,就能又快又准解决啦! 学生1:我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 学生2:我还知道了口诀能帮我们快速算乘法。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2个5相加得10 5×2=10 二五一十 3个5相加得15 5×3=15 三五十五4个5相加得20 5×4=20 四五二十5个5相加得25 5×5=25 五五二十五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想想下面藏着什么。 2.跷跷板。能力提升: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2.一组福娃有5个,5组福娃有几个?拓展迁移:找一找生活中5个5个的事物,用5的乘法口诀算出它们的总数,像5本书的页数(假设每页5行字 )、5盒饼干的数量等,明天和老师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围绕5的乘法口诀展开,以游乐园小火车情境串联,借助谜语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探究车厢人数、编制口诀、应用口诀等环节推进。优点在于情境创设贴合低年级认知,逐步引导学生经历“加法——乘法——口诀”的抽象过程,注重让学生理解口诀意义与编制逻辑,规律探究环节也有效培养了推理能力。不足体现在生活拓展深度不够,虽联系生活但未充分挖掘多元场景,学生对口诀应用的广泛性感知不足。后续需优化分层指导,丰富生活实例,让口诀教学更扎实、鲜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