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二上1.6《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二上1.6《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表内乘法(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表内乘法(一)》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阶段,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展开。先通过具体生活情境(如舞台跳舞、坐碰碰车等),引导学生认识相同加数连加,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再以乘法意义为基础,结合直观操作(摆积木、数人数等),逐步编制1~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为后续学习更高阶的乘除法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知识与加法紧密相连,乘法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借助加法理解乘法意义,又通过乘法口诀简化加法运算,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认知跨越,完善学生的运算知识体系。
《表内乘法(一)》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后续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多位数乘法、除法的试商等内容提供知识支撑,是构建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前期已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法运算,对“几个几相加”有一定生活感知(如数物品数量),但未形成系统的乘法概念,对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理解不深。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动手实践和简单归纳能力,但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复杂数学规律的能力较弱,需要借助直观素材逐步引导。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乘数和积。
2.经历1~6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熟练掌握并能准确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3.能根据乘法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形成“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数学思维。
5.在编制乘法口诀和探寻口诀表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感悟数学的结构化与规律性。
6.结合生活情境学习乘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2.经历1~6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3.运用乘法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的实用性。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现并清晰阐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实现对口诀的系统记忆与灵活调取。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丰富的生活情境(舞台表演、游乐设施、摆积木等)为载体,将乘法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乘法的现实意义,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如通过 “坐碰碰车”“骑旋转木马” 等情境,自然引出乘法运算,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
2.强调“做数学”的理念,安排大量动手操作活动(摆积木、画图形、数人数等)。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逐步构建乘法概念和乘法口诀。例如,编制2~4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积木直观感受“几个几相加”,再抽象出口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3.知识编排遵循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先认识乘法的意义,再编制1~6的乘法口诀,且口诀编制从简单到复杂(1、2 的口诀较易,5、6 的口诀稍复杂)。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关联与拓展,如在认识乘法后,通过不同情境巩固乘法意义;在编制口诀后,整理口诀表并探寻规律,促进知识系统化。
4.教材设计了诸多探究性活动,如小组合作编制口诀、探究口诀表规律、用乘法讲故事等,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表内乘法(一) 相同加数连加 1
认识乘法 1
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1
5的乘法口诀 1
6的乘法口诀 1
2、3、4的乘法口诀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1.1《相同加数连加》 目标: 经历从相同加数连加情境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过程,初步建立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探究1:探究几个几相加 → 探究2:试一试 → 1.能列出连加算式并归纳出“几个几相加”。 2.能用摆一摆,写出加法算式。
1.2《认识乘法》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理解乘号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探究1:碰碰车中的数学——认识乘法 → 探究2:旋转木马中的乘法应用 → 探究3:创编故事 → 1.能用连加和乘法解决问题,理解乘号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 2.能用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算式表示出旋转木马的总人数。 3.能用6个2、4个3讲一个乘法故事。
1.3《从不同角度理解乘法算式》 目标: 理解同一排列情境可列出两个乘法算式,明确不同方向中乘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探究1:从不同角度数人数,列加法算式 → 探究2:认识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 探究3:试一试 → 1.能根据横着数、竖着数的方式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2.能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能正确涂色、写出乘法算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4《5的乘法口诀》 目标: 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乘法计算,提升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 探究1:计算不同节数车厢的人数 → 探究2:编乘法口诀 → 探究3:试一试 → 1.能用数数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不同节数车厢的人数。 2.能编出5的乘法口诀。 3.能利用5的乘法口诀灵活计算。
1.5《6的乘法口诀》 目标: 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乘法计算,提升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 探究1:计算不同次数坐的总人数 → 探究2:编6的乘法口诀 → 探究3:试一试 → 1.能计算出不同次数坐的总人数,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2.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 3.能利用6的乘法口诀灵活计算。
1.6《2、3、4的乘法口诀》 目标: 经历2~4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梳理1~6乘法口诀表,明确其横竖排列规律。 探究1:编制2、3、4的乘法口诀 → 探究2:乘法口诀表的整理与规律探究 → 1.能借助摆积木,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 2.能把乘法口诀表填写完整,并找出表中的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2、3、4的乘法口诀》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数感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乘除法运算、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意义后,引导编制2~4乘法口诀,为5及以上乘法口诀学习奠定方法基础,是知识衔接关键环节。例6以直观的积木摆放为依托,从“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切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逐步推导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例7呈现乘法口诀表的框架,让学生填充完善,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口诀的编排规律,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为后续探索乘法口诀的应用和规律探究提供素材。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也有了一定的数数、加法运算基础,这为学习乘法口诀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但对于乘法口诀的编制原理和内在规律尚不清楚。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充满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动手实践和简单归纳能力。不过,在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复杂规律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核心素养目标 1.经历从具体积木摆放、乘法算式到乘法口诀的抽象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本质,提升数学抽象能力,能用简洁的口诀表示乘法运算规律。2.通过观察乘法算式间的关系、推导编制口诀,以及探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培养逻辑推理素养,能清晰阐述口诀编制和规律探寻的思考过程。3.熟练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进行表内乘法运算,强化运算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筑牢运算基础。4.结合摆积木等生活情境编制、运用口诀,解决“试一试”及类似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2~4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理解口诀含义,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梳理1~6乘法口诀表,明确其横竖排列规律,构建完整的乘法口诀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连一连。2.算一算,连一连。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课件出示: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绿衣裳,老来都穿黄色衣,肚里装着小金粒,剥开金粒笑嘻嘻。(打一物)师:猜猜这是什么?师:哈哈,答案是“积木”哟!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玩积木吗?师:我们可以用积木摆出好多有趣的造型,像城堡、小动物。今天呀,咱们的积木要换个玩法——和乘法交朋友! 学生思考后回答:是香蕉!不对,是玉米?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 从生活中熟悉的“玩积木”话题切入,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降低学习门槛,自然引出“积木与乘法结合”,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编制2、3、4的乘法口诀师:瞧,三位小伙伴正用积木玩有趣的数学游戏呢!课件出示:照样子分别摆一摆,再编出2、3、4的乘法口诀。师:左边小伙伴用积木摆出“一二得二”,这是关于2的乘法口诀。想不想和他们一样,通过摆积木,自己编出 2、3、4 的乘法口诀呀?师:那咱们先回忆一下,“一二得二” 表示啥?请小朋友们拿出小积木,像左边小伙伴那样,先摆1组2个积木。师示范:2个积木叠成一列。师:这是几个2?师:对应乘法算式是……?师:口诀是……?师:接下来,咱们就顺着这个思路,一起探索更多口诀!请大家再摆1组这样的积木。展示:师:仔细看看,现在有几个2?师:对啦,那2个2相加是多少?师:乘法算式怎么列?师:谁能像“一二得二”一样,给2×2 = 4编一句口诀?师:对啦,咱们可以从数字和结果想,2×2=4,口诀就是“二二得四”。现在,2的乘法口诀就有“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大家一起读一读。师:接着看中间小伙伴的蓝色积木。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现在请大家用积木,先摆1组3 个。展示:师:1组3个,表示1个3是3,那么对应的乘法算式是……? 师:所以口诀是……? 师:你能照着这样的思路,小组合作,用积木摆一摆,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课件出示——小组活动:4 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编口诀、一人记录,最后一起整理!师:给大家3分钟,开始小组大冒险吧!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来分享3的乘法口诀探索成果?(请一组上台)师:你们整理的结果是……?师:真不错!这组的小朋友就像小科学家一样厉害。接下来,分组读一遍,比一比谁读得准。师巡视纠正。师:刚刚大家在编制3的乘法口诀里,表现超棒!现在积木王国升级挑战——探索4的乘法口诀!看右边红色积木。课件出示:师:还是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编一编。课件出示——小组活动:4 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编口诀、一人记录,最后一起整理!师:同样4人一组,分工合作,5分钟时间,开始!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师:时间到!这次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请另一组上台)师:口诀编得又准又顺!全体起立,跟着这组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4的乘法口诀。师:小朋友们,积木王国还有个神秘的乘法算式。课件出示:想一想:1×1=□师:1×1表示什么?师追问:1个1是几?师:1个1是1,所以1×1 等于……?师:对,1×1 = 1,所以口诀就是……?师:这是最特别的基础口诀,要记牢哟!现在用刚学的口诀,挑战“试一试”。课件出示:2×1=□ 3×2= □ 3×4=□师:看2×1,你会想到哪句口诀?师:3×2呢?师:3×4? 学生:想!学生照样子摆一摆。学生:1个2。学生: 1×2 = 2。学生:一二得二。学生独自摆一摆,然后展示。学生:2个2。学生:2+2=4。学生:2×2 = 4。学生尝试编口诀:二二得四。学生齐读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学生: 1 组有3个积木,摆了3组。学生按要求摆一摆,然后展示。学生:1×3 = 3。学生:一三得三。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分组编口诀。小组代表1发言:我们摆了2组,2个3相加是6,算式是2×3 = 6,口诀是二三得六。小组代表2发言:我们摆了3组,3个3相加是9,算式是3×3 = 9,口诀是三三得九。学生:我们整理的口诀就是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学生分组读口诀。学生了解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小组代表 1:我们摆了1组,1个4是4,算式1×4 = 4,口诀一四得四。小组代表2:摆2组,2个4相加是8,算式2×4 = 8,口诀二四得八。小组代表3:摆3组,3个4相加是12,算式3×4 = 12,口诀三四十二。小组代表4:摆4组,4个4相加是16,算式4×4 =16,口诀四四十六。学生全体起立读口诀。学生:表示1个1。学生:1。学生:1。学生:一一得一。学生:一二得二,所以 2×1 = 2。学生:二三得六,3×2 = 6。学生:三四十二,3×4 = 12。 通过示范摆积木、逐步提问(“几个2”“算式、口诀” ),引导学生经历 “操作——思考——概括”过程,理解口诀含义与编制逻辑,夯实基础,为后续小组合作打样。 明确小组分工(摆、说、编、记 ),给予时间实践,教师巡视引导,保证探究有序。借助成果分享、分组读,强化理解与记忆,培养合作、表达能力。延续小组合作模式,升级任务,让学生迁移经验自主探究。成果展示与齐读,巩固4的口诀,提升知识运用与团队协作水平。通过追问“1×1含义、结果”,自然推导出口诀,完善口诀体系,强调基础口诀的重要性。关联新学口诀,让学生快速调用知识计算,检验学习效果,强化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对应运用。
探究2:乘法口诀表的整理与规律探究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其实呀,这些口诀可以像小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组成一张超级有用的乘法口诀表。接下来,咱们就来把学过的乘法口诀按顺序填一填,还要找找它们排列的小秘密!课件出示:把学过的乘法口诀按顺序填一填。师: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课本第14页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课件出示——小组合作:4 人一组,先一起回忆学过的口诀,然后分工,一人负责一行或者一列,把空着的口诀填进去,填完后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填错或者漏掉的!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开始!师巡视,观察小组合作情况,适时引导,帮助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上台,给大家展示你们填好的口诀表呀?展示:师:现在咱们一起看着填好的口诀表,大声、整齐地读一遍。师:乘法口诀表排好队啦,现在咱们来找一找表中藏着的小秘密。先横着看,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小组讨论3分钟,把发现的规律记下来,等下分享!师巡视参与,并适时引导,然后提问:哪个小组来分享横着看的规律?师:横着看,还有什么规律?师:太厉害啦,你们像小侦探一样敏锐!是呀,横着看,每行对应一个相同的乘数(比如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而且结果依次增加这个乘数。现在换个角度,竖着看口诀表,又会发现什么规律呢?课件出示——要求:先自己观察1分钟,再和小组小伙伴交流!师巡视参与,并适时引导,然后提问:哪个小组来分享竖着看的发现?师:还有吗?师:太棒啦,你们把竖着的规律也找出来啦!竖着看,每一列对应一个相同的乘数(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结果依次增加这个乘数。 学生了解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乘法口诀表的填写。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生齐读。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横着看,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 的乘法口诀……第六行是6 的乘法口诀。小组代表:每行里,后一个口诀的结果比前一个多几,像第三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每次多3……学生自主观察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竖着看,第一列都是“一几得几” ,第二列是“二几得几”……小组代表:每一列里,结果依次增加几,像第一列每次多1,第二列每次多2…… 提出“完成乘法口诀表填写”的任务,明确小组分工,促使学生系统梳理1~6的乘法口诀,在合作中强化记忆、提升协作。让学生观察、归纳每行规律,培养观察、推理与总结能力,感受口诀表的结构化。延续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每列规律,深化对口诀表编排逻辑的理解,提升数学思维层次。
四、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说口诀,填一填。 2.各用那一句口诀?3. 4. 4×2= 3×1= 5×3= 4×6=1×4= 6×5= 3×6= 5×5=5.三轮车共有多少个轮子?四轮车呢?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五、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乘法口诀表就像一座宝藏,藏着好多数学秘密,以后咱们还能靠它解决更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大家课后要多和它交朋友哟! 学生1:我学会了2、34的乘法口诀。 学生2:我还会制作乘法口诀表了。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吹泡泡。 2.看图列式,并写出相应的口诀。 ( )×( )=( ) 口诀: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在○里填上“+”或“×”。2.如图,这个正方形内一共可以摆多少个 拓展迁移:尝试用乘法口诀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聚焦2~6乘法口诀的编制与规律探究,以积木情境串联,借助小组合作推动学习。学生在摆积木、编口诀中,初步经历知识建构,多数能理解口诀含义并参与规律讨论。但存在不足:小组合作时,部分分工不明确致效率低;规律探究中,少数学生难精准表达发现,对“横竖规律与乘法意义关联”理解浅显。后续需优化小组分工指导,设计更具梯度的问题,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口诀表规律,强化数学思维与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