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动手操作及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页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征呢?生:认识,这些物体都四四方方的,都有六个面……师:是的,那它们都是长方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观察它们的特征。师: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模型,教师结合长方体模型指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动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生2: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生4:长方体的面大多是长方形,但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结合多媒体出示的长方体模型,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请同学们自己从学具袋中选择材料,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同桌互相指出自己所制作的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教师改变长方体的位置,请学生辨别它的长、宽、高。4.认识正方体,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多媒体出示正方体模型。师: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体学具,分别从它的面、棱和顶点去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并进行总结。生1: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生2: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何异同?(小组交流讨论)生1:长方体的6个面大多是长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生2:长方体的6个面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教师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可以用下图表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第三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之处。2.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了什么是面、棱和顶点,还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的第3,4题,以及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6个面,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12条棱都相等;8个顶点。在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因为本节课的设计中,学生观察、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对学生引导,让学生时刻都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二是教学设计中,练习的内容少,可以在巩固练习环节多加进一些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