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角函数公式汇总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记:,正弦: 余弦: 正切: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 定义域 第一象限符号 第二象限符号 第三象限符号 第四象限符号+ + - -+ - - ++ - +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商数关系:。三、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同名函数值。(2)、、、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的异名函数值。(3)符号与把看成锐角时原(左边)函数值的符号一致。补充四句话:1.互余的两个角的正弦等于余弦,余弦等于正弦。2.互补的两个角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3.为奇函数,为偶函数。4.的正余弦值均为其相反数四、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五、二倍角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有以下常用变形:(规律:降幂扩角,升幂缩角)降幂公式:降幂扩角,二次幂降为一次幂,角度升为2倍,,正切变换:万能公式(可以理解为二倍角公式的正切形式),,。万能公式告诉我们,单角的三角函数都可以用半角的正切来表示(可以用来转化为单一变量求最值)。六、辅助角公式其中: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与点所在的象限相同,且,,。口诀:大大(),小小()拓展:三角函数公式汇总默写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记:,正弦: 余弦:正切: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诱导公式四、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五、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有以下常用变形:(规律:降幂 角,升幂 角)降幂公式:,万能公式(可以理解为二倍角公式的正切形式)六、辅助角公式其中: , , 。口诀:大 大( ),小 小( )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三角函数的公式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题型就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根据使用的公式的不同(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辅助角),该题型一般分为四种形式。其处理方法通常是不能把已知条件中的角度用两角和与差进行展开,而是应该对括号内的角度进行整体换元,用新的角度去替换旧的角度(同时一定要去判断新元所在的象限,这个很重要)。注意:只有题型四需要对已知条件拆括号,重新用辅助角公式合并,之后再去换元。【题型一】正切函数的齐次化【例1】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答案】(1);(2)【详解】(1)原式;(2)原式.变式1 已知,则 .【题型二】给值求值之诱导公式【例2】若,则__________.【详解】.故答案为:.变式2 若是第一象限角,且,则______.【例3】已知,为第一象限(注意判断换元之后的象限),则【答案】变式3 已知,为第一象限,则【题型二】给值求值之两角和与差公式【例4】已知是第三象限角,,则___________.【详解】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所以.变式4 若,,则_____.【例5】已知,,,求的值.【详解】解:∵,,∵,∴,∵,∴,∴,∵,∴,∴,∵,∴.变式5 已知,为锐角,且,,(注意判断的象限)则___________.【例6】已知,求的值。【答案】;【详解】将条件同时平方再相加,得:;。变式6 已知,均为锐角,,,则 .【题型三】给值求值之二倍角公式【例7】已知,则( )A. B. C. D.【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故选:D变式7 已知,则的值为__.【例8】已知,则等于【答案】【详解】平方得变式8 若为锐角,且,则( )A. B. C. D.【例9】求;【答案】【详解】原式变式9 求【题型四】给值求值之辅助角公式【例10】已知,则( )A. B. C. D.【详解】解:因为,即,即即,即,所以,所以. 故选:B变式10 已知,则( )A. B. C. D.【题型五】非特殊角求值【例11】 化简求值:;【详解】(1).;【详解】(2).变式1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题型六】正切变换【例12】已知,则=【答案】【详解】化简得:【例13】 已知,,,则【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从而,注意到,而在上单调递减,从而,即,所以.变式12化简: .两角和差公式1.已知,且,则的值是( )A. B. C. D.2.已知,若,则 .3.若,则的值为( )A. B. C. D.4.已知,,,则( )A. B. C. D.5.已知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A. B. C. D.6.已知,均为锐角,,,则( )A. B. C. D.7.已知,,且,,则 .8.已知,,且,,求:的值.9.已知,其中(1)求;(2)求.10.若α和β都为锐角,,则 .二倍角公式11.已知,满足,,则 .12.若,则( )A. B. C. D.13.已知,则 .14.已知,则 .15.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16.已知,,则( )A. B. C. D.17.已知,则的值为 .18.已知,则( )A. B. C. D.19.已知,,则( )A. B. C. D.20.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辅助角公式21.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22.已知,则( )A. B. C. D.23.已知,则( )A. B. C. D.24.已知,则( )A. B. C. D.25.已知,,则的值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三角函数的公式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题型就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三角函数值,根据使用的公式的不同(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辅助角),该题型一般分为四种形式。其处理方法通常是不能把已知条件中的角度用两角和与差进行展开,而是应该对括号内的角度进行整体换元,用新的角度去替换旧的角度(同时一定要去判断新元所在的象限,这个很重要)。注意:只有题型四需要对已知条件拆括号,重新用辅助角公式合并,之后再去换元。【题型一】正切函数的齐次化【例1】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答案】(1);(2)【详解】(1)原式;(2)原式.变式1 已知,则 .【答案】【详解】由可得,即;所以将代入计算可得;即.故答案为:【题型二】给值求值之诱导公式【例2】若,则__________.【详解】.故答案为:.变式2 若是第一象限角,且,则______.【答案】【详解】因为,所以,所以,又是第一象限角,所以,所以,又,故在第一象限,所以,故答案为:【例3】已知,为第一象限(注意判断换元之后的象限),则【答案】变式3 已知,为第一象限,则【答案】【题型二】给值求值之两角和与差公式【例4】已知是第三象限角,,则___________.【详解】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所以.变式4 若,,则_____.【答案】【详解】, ,,,又,即在第三象限,,则故答案为:【例5】已知,,,求的值.【详解】解:∵,,∵,∴,∵,∴,∴,∵,∴,∴,∵,∴.变式5 已知,为锐角,且,,(注意判断的象限)则___________.【答案】【详解】为锐角,,则,,且,,解得故答案为:【例6】已知,求的值。【答案】;【详解】将条件同时平方再相加,得:;。变式6 已知,均为锐角,,,则 .【答案】【详解】因为,均为锐角,所以,由,得,所以,由,得,所以,所以,解得,所以,故,故答案为:【题型三】给值求值之二倍角公式【例7】已知,则( )A. B. C. D.【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故选:D变式7 已知,则的值为__.【答案】1【详解】由,得,再由,得,可得,.故答案为:1.【例8】已知,则等于【答案】【详解】平方得变式8 若为锐角,且,则( )A. B. C. D.【答案】B【详解】因为,所以,所以,因为为锐角,故.故选:B【例9】求;【答案】【详解】原式变式9 求【答案】【详解】原式【题型四】给值求值之辅助角公式【例10】已知,则( )A. B. C. D.【详解】解:因为,即,即即,即,所以,所以. 故选:B变式10 已知,则( )A. B. C. D.【答案】B【详解】∵,∴.故选:B.【题型五】非特殊角求值【例11】 化简求值:;【详解】(1).;【详解】(2).变式1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答案】(1);(2);【详解】(1).(2).【题型六】正切变换【例12】已知,则=【答案】【详解】化简得:【例13】 已知,,,则【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从而,注意到,而在上单调递减,从而,即,所以.变式12化简: .【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两角和差公式1.已知,且,则的值是(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则,且,可得,所以.故选:A.2.已知,若,则 .【答案】【详解】若,则,且,则,,可得,所以.故答案为:3.若,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详解】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故选:C4.已知,,,则( )A. B. C. D.【答案】C【详解】,,,又,,,,,,,,则,故选:C.5.已知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 )A. B. C. D.【答案】B【详解】因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且,则,,因,,得,则,故,因,,则.故选:B.6.已知,均为锐角,,,则( )A. B. C. D.【答案】C【详解】因为,又因为,均为锐角,则,所以,,所以,故选:C7.已知,,且,,则 .【答案】-7【详解】,因为,所以,且,所以为第一象限角,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7.8.已知,,且,,求:的值.【答案】【详解】 ,,,,,,又,,且,.9.已知,其中(1)求;(2)求.【答案】(1);(2)【详解】(1)由题意得:,,,(2),,.10.若α和β都为锐角,,则 .【答案】【详解】因为α和β都为锐角,则,又,所以,即,所以,而,则,所以.故答案为:二倍角公式11.已知,满足,,则 .【答案】/【详解】由,,有.故答案为:12.若,则( )A. B. C. D.【答案】A【详解】因,则.故选:A.13.已知,则 .【答案】/0.125【详解】故答案:.14.已知,则 .【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又,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15.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详解】.故选:C16.已知,,则(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则,且,可得,则,,所以,故选:A.17.已知,则的值为 .【答案】【详解】解:因为,即,解得,所以.故答案为:18.已知,则( )A. B. C. D.【答案】D【详解】因为,所以.故选:D19.已知,,则(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且,则,则 , 则 ,则,两边平方可得:,解得:,则.故答案为:.20.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答案】(1);(2)【详解】(1)因为,所以,,故.(2).辅助角公式21.已知,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A【详解】由得,所以.故选:A.22.已知,则( )A. B. C. D.【答案】B【详解】由得,所以.又,故.故选:B23.已知,则( )A. B. C. D.【答案】B【详解】由于,可得:,即,又由于,.故选:B.24.已知,则(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整理可得,所以.故选:A.25.已知,,则的值为 .【答案】/0.96【详解】由,得,则,即,由于,故,结合,可知,故,故答案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恒等变换公式(原卷版).docx 恒等变换公式(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