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材第21~22页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轴对称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在操作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判断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
教师准备:剪刀,折纸。
学生准备:剪刀,折纸,课本。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
学习方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天安门,故宫,阅兵方阵,对称的剪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展示图片)
生:都是轴对称图形。
回忆一下,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
说出几个我们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
1.判断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提问:
(1)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字。
(2)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采用什么方法去判断?
(有的同学根据观察,看一看图形能不能分成两部分,并且两部分完全相同;有的同学是把图形折一折,看折痕的两边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动手折一折,判断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践的结果,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结果。
学生展示自己折的图形,汇报、质疑、补充:经过对折的方法可以知道①②④⑤⑦⑧是轴对称图形。
(3)图③是轴对称图形吗?淘气和笑笑的观点不一样,你同意谁的说法?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用纸片演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来判断,虽然有直线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但平行四边形无论沿着哪条线去对折,对折两侧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找不到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所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图⑥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说出:斜着折会多一个小角,上下折也多一个小角,左右折,也多一个角,所以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探讨进一步明确定义: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轴对称图形找出来了,那它们的对称轴能画出来吗?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老师先来示范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因为这条直线是虚拟的,一般我们画的时候用虚线表示。因为表示的是一条直线,所以要画长一点,画出头,你学会了吗?其他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你去找一找、画一画。在课本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画在课本21页题中,并找出对称轴的条数,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结果。
请学生到黑板前面对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求解过程。
汇报:图①有2条对称轴,图②有4条对称轴,图④有1条对称轴,图⑤有2条对称轴,图⑦有3条对称轴,图⑧有1条对称轴。
注意要订正学生画的对称轴是否准确,提醒学生如何避免漏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归纳: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去找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知道了怎么判断轴对称图形及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3题。
2.选用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轴对称再认识(一)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①②④⑤⑦⑧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对称轴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自己交流、实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使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自己动手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