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找质数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找质数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材第39~40页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魅力。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师准备:12个一样的正方形学具,多媒体。
学生准备:12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课本,练习本。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
出示问题:填空。
9的因数有(      )。
36的因数有(      )。
学生抢答,注意不要重复、遗漏。
师:我们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过程学会了找因数,那么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什么秘密呢?[板书课题:找质数]
1.拼一拼,填表格。
师: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3种拼法,用2,3,…,11个小正方形分别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动手拼一拼,并记录在表格里。
同桌合作,合理分工,动手拼一拼,把所得的结果记录在课本39页的表格中。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查看学生记录的结果,提醒学生将拼图和算式两种方法相结合。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
2.观察发现。
显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1)只能拼成1种长方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2,3,5,7,11。
(2)能拼成2种长方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4,6,8,9,10。能拼成3种长方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为12。
(3)因数有两个的数有2,3,5,7,11,其他数的因数在两个以上。
提出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找出深层次的联系,并作答。
师:只能拼成1种长方形的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师:能拼成2种或2种以上长方形的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因数的个数在两个以上,除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
师:你能给2~12这些数,根据它因数的个数分类吗?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指名回答,根据因数的个数是2个或2个以上,可以分成两类。
3.认一认,填一填。
师: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分别称这些数为质数和合数,你能说一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吗?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师:有没有因数个数只有1个的数,它属于质数还是合数?
(1=1×1,1的因数只有1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让学生说出在2~12中,质数有哪些,合数有哪些。
你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吗?出示,给出一组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分别属于哪一类。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
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合数,需要把这个数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吗?判定一个数是不是合数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不需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
师:有的同学认为偶数都是合数,奇数都是质数,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奇数、偶数是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对自然数进行划分的,质数、合数是根据因数的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划分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4.读一读。
师:质数和合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0页的“你知道吗”,体会一下有关应用。
5.方法归纳。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看这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即可,只有2个因数的数一定是质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本节课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1.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3题。
2.选用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找质数
如果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个数叫作质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