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 分类与整理(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1、2页内容。
1.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一个是乱摆放的,一个是整齐摆放的。
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板书:分类与整理(1))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样分类呢?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分法。
生1:可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生2:可以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找学生到大屏幕前指一指,并数出每一类气球的个数。
生:按不同的形状可以分成三类:花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球形的有5个。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展示其他记录方法。
师: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球形气球最多,花形气球最少。)
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师: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分类?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讨论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并由小组长记录分类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生:按颜色分成三类。红色的有4个,蓝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5个。
小结:同样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3.说一说分类整理的优点。
师: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分类整理的事情?
学生回答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情,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分类整理有哪些好处?
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生1:分类整理后,物品更容易找到。
生2:分类整理后,更容易数出每类物品的数量。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你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
2.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请你先分别数一数每种蔬菜的数量,再将结果表示出来。说一说哪种蔬菜最多?哪种蔬菜最少?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1: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等分类。
生2:同样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生3:可以用今天学到的分类与整理知识对自己房间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与整理(1)
像这样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并学会了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分类标准。但在整理分类结果时,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如象形统计图)的理解不够深入,记录时出现混淆。此外,小组合作环节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后教学中,可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4页内容。
1.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2.培养学生自主统计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的意识。
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2))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师:6位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如果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同桌交流后回答。
生1:可以按照大人和孩子来分成两组。
生2:还可以按照男和女分成两组。
师:把你分类的结果写出来,展示给大家。
学生独立写完后,教师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点评。
教师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按大人和孩子分: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类 8 6
 按男、女分: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不管怎么分,总数是不变的。
还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交流后,展示分类的结果。
师: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统计数据和整理的过程,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结果更清楚明白。
生2: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是不变的。
分类与整理(2)
按大人和孩子分:
类别 大人 孩子
人类 8 6
 按男、女分:
性别 男 女
人数 7 7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学会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统计表整理结果,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探究环节能积极思考,提出多种分类标准(如按大人/孩子、男/女分组),并能用表格清晰呈现分类结果。但在确定分类标准时,部分学生缺乏实际应用意识,提出的标准较为单一,未能结合生活实际。此外,统计表的填写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计数错误或表格填写不规范的情况。今后教学中,可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同时加强统计表的填写指导,帮助学生规范操作。
第3课时 分类与整理(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5、6页内容。
1.学生能把一些物品分类之后,再根据其他标准对已经分好的物品进行分类。
2.体会在实际运用中逐层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会把一些物品进行逐层分类。
体会逐层分类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第5页例3主题图。
师: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请你帮丽丽把纽扣盒重新整理好。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按形状分。
师:上面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生:可以。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3))
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怎样继续分?分完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生:还可以按照颜色继续分。
师:第二次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生:可以。
师:请你试一试将第二次的分类结果继续分,分完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生:还可以按纽扣上孔的个数分。
师:每次分类标准是固定的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分类结果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将自己分类的结果贴到黑板上展示出来。
小结:不管按照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了8类,即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生: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
生:有7种选择。
小结:像这样逐层分类后,更方便使用纽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发现按一定标准分类后,有时还可以再分。
生2:我发现不管按什么顺序分类,最后分成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分类与整理(3)
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纽扣上孔的数量分
不管按照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8类,即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本节课通过纽扣分类活动,学生掌握了逐层分类的方法,并体会到逐层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便利性。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多种分类标准(如按形状、颜色、孔数等),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逐层分类任务。但在分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分类顺序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此外,部分学生在总结逐层分类的好处时,表达不够准确,未能充分体会到分类的实际意义。今后教学中,可通过更多生活实例(如整理书架、文具等),帮助学生理解逐层分类的实用性。同时,在分类活动中,可引导学生明确分类顺序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不同分类顺序的结果,强化学生对分类一致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