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 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1、2页内容。1.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两个书柜,一个是乱摆放的,一个是整齐摆放的。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板书:分类与整理(1))二、探究新知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样分类呢?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分法。生1:可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生2:可以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2.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找学生到大屏幕前指一指,并数出每一类气球的个数。生:按不同的形状可以分成三类:花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球形的有5个。(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3)展示其他记录方法。师: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球形气球最多,花形气球最少。)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师: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分类?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小组合作进行分类,讨论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并由小组长记录分类的结果填在表格里。生:按颜色分成三类。红色的有4个,蓝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5个。小结:同样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3.说一说分类整理的优点。师: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分类整理的事情?学生回答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情,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师:分类整理有哪些好处?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如下:生1:分类整理后,物品更容易找到。生2:分类整理后,更容易数出每类物品的数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2.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师:请你先分别数一数每种蔬菜的数量,再将结果表示出来。说一说哪种蔬菜最多?哪种蔬菜最少?四、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生1:物体可以按照形状、颜色等分类。生2:同样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生3:可以用今天学到的分类与整理知识对自己房间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分类与整理(1)像这样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并学会了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分类标准。但在整理分类结果时,部分学生对统计方法(如象形统计图)的理解不够深入,记录时出现混淆。此外,小组合作环节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后教学中,可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4页内容。1.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2.培养学生自主统计和整理信息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的意识。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2))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师:6位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如果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同桌交流后回答。生1:可以按照大人和孩子来分成两组。生2:还可以按照男和女分成两组。师:把你分类的结果写出来,展示给大家。学生独立写完后,教师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点评。教师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按大人和孩子分:类别 大人 孩子人类 8 6 按男、女分:性别 男 女人数 7 7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不管怎么分,总数是不变的。还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交流后,展示分类的结果。师: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体验统计数据和整理的过程,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结果更清楚明白。生2: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总数是不变的。分类与整理(2)按大人和孩子分:类别 大人 孩子人类 8 6 按男、女分:性别 男 女人数 7 7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学会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统计表整理结果,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探究环节能积极思考,提出多种分类标准(如按大人/孩子、男/女分组),并能用表格清晰呈现分类结果。但在确定分类标准时,部分学生缺乏实际应用意识,提出的标准较为单一,未能结合生活实际。此外,统计表的填写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计数错误或表格填写不规范的情况。今后教学中,可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同时加强统计表的填写指导,帮助学生规范操作。第3课时 分类与整理(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5、6页内容。1.学生能把一些物品分类之后,再根据其他标准对已经分好的物品进行分类。2.体会在实际运用中逐层分类的意义。学生学会把一些物品进行逐层分类。体会逐层分类的意义。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第5页例3主题图。师: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请你帮丽丽把纽扣盒重新整理好。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生:按形状分。师:上面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生:可以。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3))二、探究新知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怎样继续分?分完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生:还可以按照颜色继续分。师:第二次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生:可以。师:请你试一试将第二次的分类结果继续分,分完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生:还可以按纽扣上孔的个数分。师:每次分类标准是固定的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分类结果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将自己分类的结果贴到黑板上展示出来。小结:不管按照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了8类,即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生: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生:有7种选择。小结:像这样逐层分类后,更方便使用纽扣。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发现按一定标准分类后,有时还可以再分。生2:我发现不管按什么顺序分类,最后分成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分类与整理(3)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纽扣上孔的数量分不管按照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8类,即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本节课通过纽扣分类活动,学生掌握了逐层分类的方法,并体会到逐层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便利性。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多种分类标准(如按形状、颜色、孔数等),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逐层分类任务。但在分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分类顺序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此外,部分学生在总结逐层分类的好处时,表达不够准确,未能充分体会到分类的实际意义。今后教学中,可通过更多生活实例(如整理书架、文具等),帮助学生理解逐层分类的实用性。同时,在分类活动中,可引导学生明确分类顺序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不同分类顺序的结果,强化学生对分类一致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