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 厘米和米第1课时 认识厘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55~57页内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第55页情境图。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很久以前,古人是怎么量长度的?生1:测量大石头时,古人把两臂伸直测量。生2:测量布的长度时,古人用拃去测量。生3:测量竹竿的长度时,古人用脚去测量。师:古人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下面我们像古人一样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生:5拃长。师:但是老师测量的是3拃长,为什么量的是相同的长度,但是结果却不一样呢?生:因为老师的手,和我的手的大小不一样。师:说得对!选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去测量,所量的结果不同。为了便于比较和交流,测量时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统一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教师板书:认识厘米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上面的尺子图。1.观察尺子。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小结:“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应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2.认识、感受1厘米。师:1厘米有多长?(用课件演示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就是1厘米)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长度。生:从刻度 2到3,或者3到4……都是1厘米。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cm”表示。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画一下,看看1厘米有多长。互相看一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 厘米有多长。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比画给对方看,加强感知,增强记忆。师: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家找一找,说一说。生1:食指宽大约1厘米。生2:某种便利贴宽大约1厘米。……师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我们会发现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比较短,所以说在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3.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整厘米数)。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下面的图,师:你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吗?生:把纸条放在尺子上就可以量出来。师:随便放尺子上量吗?生:不是。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纸条的长度。(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做法。)师小结: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是把直尺上刻度0与物体一端对齐,另一端落在直尺上的位置是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注意:物体不要倾斜。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 57页“做一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然后说出想法和结果。3.完成教材第 59页“练一练”第1、2题。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的物体。认识厘米为了便于比较和交流,测量是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可用“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厘米量: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物体的长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在设计观察直尺的活动中学生人手一个实物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1厘米的长度概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测量的方法,总结出统一的测量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在实际测量情景中发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 认识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57~59页内容。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 厘米。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黑板的长?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师: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肯定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米。教师板书:认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师:刚才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去量黑板的长度,我们发现很不方便。其实,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可以用字母“m”表示。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 米。(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2.感受米。师:1 米到底有多长呢?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画一下吗?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 厘米、20 厘米、30 厘米……100 厘米。再看看这把 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 100 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 100 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 10 厘米为单位,分成 10 等份(如图)。板书:1米=100 厘米(1 m=100 cm)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 厘米。4.用米量。师:如果让你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你要怎样量?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的好!用米尺量和我前面用直尺量的方法是一样的。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 59页“练一练”第3~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然后说出想法和结果。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更重要的是我们仔细观察,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只有这样,才会学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认识米1.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生对“1米”的空间表象建立较好,并能根据需求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知道1米=100厘米。但巩固应用有个别题稍微有难度,有待全班集体订正讲解。第3课时 认识线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1、62页内容。1.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构建线段模型。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并会画线段(限整厘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线段的基本特征。画线段的方法。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师:钢管很直,在数学中我们怎样描述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认识线段二、探究新知1.教材例3。(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作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61页例3,拉紧一条线叫线段吗?教师在讲台演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线照着操作,指名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感知什么是线段。师:同学们知道线段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实际投影展示:a.线段是直的,b. 线段有两个端点。c.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师:大家说得很好,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61页中黑板的边、课桌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作线段吗?还有哪些东西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同桌互相交流)小结:我们把像教材第61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线段。(4)量线段。师:线段可以度量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先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过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位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边画边说。师小结:这位同学画得非常好,画线段的方法就是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的地方。注意在这个过程不要移动尺子。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尺子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尝试自己画一画,并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知道了如何量线段的长度以及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认识线段线段: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画线段: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刻度几的地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画线段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和注意点。第4课时 解决问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3、64页内容。1.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2.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米=100 厘米师:你能判断我们日常生活中物品用厘米和米哪个作单位比较合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二、探究新知教材例4。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生:知道,1厘米大概是一个指甲盖的宽度或者1块橡皮的厚度。师:很好!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校园中的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吗?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生1:一张床的长度大概是2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生 2:课桌的高度是 65 厘米,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米。师:很好!教材中提供了以下三个小朋友判断的方法。生 1:13厘米差不多1拃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生 2:我高是1米多,10个我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旗杆应该是 13 米高。生 3:一支新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方法合理吗?生:是合理的。师:不同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更准确。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答得又快又准。我们教室中门的高度是2( ),同学们知道括号中该填什么单位吗?生:我选米,如果选厘米的话,就连我的一只手都塞不进去了。师:是啊!下面再看另外一题,黄瓜的长约 20( ),同学们知道这个括号中该填什么单位吗?生:应该填厘米。师:是的。如果黄瓜的长有 20 米的话,那该破世界纪录,震惊世界了!我们要依据现实情况来恰当地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小组之间选些物体,再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3题。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决问题旗杆的高度是13(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节课重点放在策略的研究上,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5~67页内容。1.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认识厘米和米,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谈话导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哪些厘米和米的知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和复习1.复习单元知识点。师:厘米和米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生:厘米可以用“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师:我们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生:描述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描述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师:我们如何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呢?生:把直尺上刻度0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端落在直尺上的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知识?(生:线段)师:刚刚我们简单地复习了一下,那下面请把你收获的知识详细的画一画、写一写,整理成一个“知识图”。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小组讨论完善自己的“知识图”,教师巡视,将整理比较全面的“知识图”进行展示、点评。2.综合运用。(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订正。师:测量物体长度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有右端对着刻度几。师:如果尺子的刻度没有对准物体的左端怎么办?生:数物体有几个1厘米长。(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一练”第5题。先独立解答,再指名学生回答。师:线段有哪些特点?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3)完成教材第67页“练一练”第6题。先独立解答,再小组讨论,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67页“练一练”第8题。师:用去它的一半是什么意思?生:剩下的和用去的一样长。师:求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算第二次用之前的长度,再算这根铁丝原来的长度。三、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整理和复习本节整理与复习课围绕“厘米和米”展开,学生通过绘制“知识图”和小组讨论,初步构建了知识网络,但部分学生对“线段特点”和“测量方法”仍有混淆,后续可提供模板辅助梳理。在综合应用中,学生能完成基础练习,但个别学生对“用去一半”的逆向思维理解不足,测量时也常忽略“刻度0对齐起点”的细节。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未来可设计分层任务提升全员参与。教学资源运用充分,但课堂节奏前松后紧,“知识图”环节耗时较长。今后需优化环节衔接,加强错例辨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