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1课时 小小清点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30~31页的内容。
1.结合数糖果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并能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
3.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养成有序观察事物,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并能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养成有序观察事物,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喜欢)那你们去过甜甜屋吗?(去过)甜甜屋里有什么呢?(有甜品,有糖果……)小明的奶奶开了一家甜甜屋,小明今天到奶奶的甜甜屋帮忙清点甜品(教师出示第30页主题图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方法数物体的数量。
师:(出示主题图2)这里一共有多少块糖?
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学生20块糖(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其他东西来代替),让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块,再自己动手数一数。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1块1块地数:1,2,3,4,5,…
2 块2块地数:2,4,6,8,…
5块5块地数:5,10,15,…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如果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者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体会物体无论几个几个地数,结果都是一样)
在数完后,学生可能会发现:每次数的个数少,数的次数就多;每次数的个数多,数的次数就少,虽然有不同的数法,但最后结果都一样。
2.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的方法。
师:刚刚数糖果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排列整齐的糖果,你想怎么数?说一说,数一数。
(教师用课件展示教材第30页主题图3)
学生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汇报交流。
左图:横着数,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右图:竖着数,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3.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师:(教师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1)我们接着来研究这三幅图,思考一下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呢?
(1)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数一数。
(2)小组代表汇报。
汇报预测:
生1:上图我们可以一行一行数,每行有5颗,一共有3行,列式为:5+5+5=15。还可以一列一列数,每列有3颗,一共有5列,列式为:3+3+3+3+3=15。
生2:左下图我们可以一行一行数,每行有6颗,一共有4行,列式为:6+6+6+6=24。
生3:右下图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数,第一层有6瓶,第二层有4瓶,第三层有6瓶,第四层有6瓶,第5层有6瓶,第6层有6瓶,列式为:6+4+6+6+6+6=34。
……
师:大家说说数这3幅图时,横着数和竖着数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师小结:
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的方法:①横着数,先数出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②竖着数,先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出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
4.借助数线数一数,并用算式记录数的结果。
师:(教师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2)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种数数的方法——借助数线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题意,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填空如下:
生:每盘有4个蛋糕,有12盘,正好要画12个箭头并标上“+4”,依次相加就可以了。
师: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4+4+4+4+4+4+4+4+4+4=48)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四、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小小清点员
左图:横着数,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右图:竖着数,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的方法:①横着数,先数出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②竖着数,先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出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多少个几相加。
4+4+4+4+4+4+4+4+4+4+4+4=48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可以是糖果,也可以用圆片来代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
第2课时 儿童乐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1.经历把相同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去过)喜欢去那里玩吗?(喜欢)现在也有好多小朋友在儿童乐园里玩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32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3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
生2: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
……
1.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师:怎么求坐小飞机的人数呢?
回答预测:
生1:可以数一数,2,4,6,有6人坐小飞机。
生2:可以画一画,用一个小圆表示一个人,然后再列式。
2+2+2=6(人)
……
师:3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2+2+23个2相加=6―→2×3=6
师:上面的乘法算式中的“2、3、6”各表示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师小结:2表示每架小飞机上坐了2人,3表示有3架小飞机,6表示一共坐了6人,算式的意思是3个2相加得6。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2  ×  3 = 6(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2×3读作2乘3。
3.解决问题“候车区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情况。
回答预测:
生1:横着看。
4+4=8(人)
4×2=8(人)
生2:竖着看。
2+2+2+2=8(人)
2×4=8(人)
师:横着看和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生:结果一样。
师:上面第一个乘法算式和第二个乘法算式中的4和 2 分别表示什么?
(小组继续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第一个乘法算式中的4表示一排有4人,2表示有2排;第二个乘法算式中的4表示有4列,2表示每列有2人。
4.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火车”。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指名学生汇报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相应的加法、乘法算式。
4+4+4+4+4+4=24(人)
4×6=24(人)
师:4表示什么?(每节车厢坐4人)6是从哪儿来的?(有6节车厢)4×6表示什么意思?(有6个4人)
师继续提问: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表示6个4相加,结果都是24;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4题。
独立读题,列式计算,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儿童乐园
 2  ×  3 = 6(人)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4+4=8(人)
4×2=8(人)
2+2+2+2=8(人)
2×4=8(人)
4+4+4+4+4+4=24(人)
4×6=24(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一些具有“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乘法,注重关于乘法意义“实际背景”的积累。教学时先从加法入手,让学生感悟乘法的优越性,再从实际背景中理解乘法意义。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两个角度去看问题,进而抽象出乘法算式。从学习加法时只关注整体里的具体数量,到关注整体的个数,学生的思维视角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
第3课时 点子图中的乘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1.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2.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点子图中有许多有趣的乘法,露出的点子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课件展示教材第34页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露出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每列3个,共2列,3+3=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露出的点子图是每行5个,共 4行,5+5+5+5=20;每列4个,共5列,4+4+4+4+4=20。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5×4=20或4×5=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和第二次露出的点子图中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
生1:我露出7行4列。
生2:我露出4行7列。
师小结:4×7可以表示4个7相加,也可以表示7个4 相加。
3.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师:说一说“3×8”表示什么意思。
生:3×8可以表示3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3相加。
圈出的部分是3行8列或者8行3列都是可以的。
4.巩固加强。
师:再算一个算式试一试,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一个新的乘法算式,在课本上独立操作,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
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摆。
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3题。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独立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点子图中的乘法
每行2个,共3行。   每列3个,共2列。
 2+2+2=6   3+3=6
   2×3=6   3×2=6
每行5个,共4行。每列4个,共5列。
 5+5+5+5=20 4+4+4+4+4=20
   5×4=20   4×5=2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个人一组,自己进行操作。根据每一次操作,都要求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成的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也不同,但所列乘法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同。通过反向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第4课时 动物聚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相同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展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用课件展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3只小兔子,每只兔子拿了4根胡萝卜。
生2:有3只小猴,每只小猴捧着1个盘子,每个盘子上装有6个桃子。
生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抱着1个篮子,每个篮子里装了3个松果。
……
2.想一想,连一连。
出示教材中的“想一想,连一连”。
师: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每幅图各表示几个几?学生独立连线。
指名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左图每篮3个,有6篮,表示的是6个3;右图每盘6个,有3盘,表示的是3个6。左图对应的卡片有4张,分别是“3+3+3+3+3+3”“6个3”“6×3”和“3×6”;右图对应的卡片有4张,分别是“6+6+6”“3 个6”“6×3”和“3×6”。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左右两图都可以写成3×6或6×3。题中的“6+3”是干扰信息,如果有学生选择了这个算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教师应特别强调:虽然根据左右两图都可以列出乘法算式“6×3”和“3×6”,但这两幅图所表示的具体图意是不一样的。左边的松果图表示“6个3”,而右边的桃子图表示“3个6”。
3.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解答乘法的实际问题,第一幅图表示“3个4”,列成乘法算式是“4×3”或“3×4”;第二幅图表示“3个3”,列成乘法算式是“3×3”。
4.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实例说明“3×6”的意义。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指名学生汇报。
生1: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6个需要多少根小棒?
生2:一本书6元,买3本书要花多少元?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1~3题。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动物聚会
6个3 3 +3 +3 +3 +3 +3
3个6 6 +6 +6
都可以写成6×3或3×6。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到农场里参加小动物的聚会这一童话式的活动为主线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于从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取了知识,同时还在各种形式的节目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第5课时 快乐的动物(1)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8~40页的内容。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直观图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会用直观图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同学们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展示鹅、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小鸡的图片,然后出示只数:6、2、1、3、12、8)
师:如果用磁扣代替猴子和鹅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围棋子,也像老师这样代替猴子和鹅的只数摆在你们的课桌上。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2.画一画,圈一圈,认一认。
(1)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鹅的只数是6,猴子的只数是3。鹅有2个3只(边说边圈,3只看做一份,圈一个圈),猴子的只数是1份,鹅的只数是2份,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鹅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边说边板书)。
(2)师:现在请同学们分别和同桌两人一组,用围棋子代替鹅和小鸟的数量,摆一摆。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摆一摆,认一认,指名学生汇报)
生:鹅有6只,小鸟有12只,6只一圈,发现小鸟有2个6只。
师:如果将鹅的6只看做一份,小鸟的只数可以看作几份?(2份)那小鸟的只数是鹅的几倍?(2倍)
(3)师: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六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鹅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小鸟的只数是鹅的2倍,还能找到其他的倍数问题吗?
3.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1)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
生1:松鼠有2只,画2个小三角形代替;小鸡有8只,画8个小三角形。小鸡有4个2只,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生2:松鼠有2只,画2个小圆圈代替;鹅有6只,画6个小圆圈。鹅有3个2只,鹅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
生3:孔雀有1只,猴子有3只,猴子有3个1只,猴子的只数是孔雀的3倍。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补充,总结)
(3)师小结:以一个量为标准,看作1份,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三、巩固练习
1.
★有(  )个,▲有(  )个,▲的个数是★的(  )倍。
2.在☆下面画?Wingdings 2cB@,☆是
☆☆☆☆☆☆
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和你的同学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快乐的动物(1)
鹅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6是3的2倍
小鸟的只数是鹅的2倍
12是6的2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中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倍”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对“倍”的认识。
第6课时 快乐的动物(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39~40页的内容。
1.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在初步理解倍数关系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在初步理解倍数关系的基础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和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二、探究新知
1.小牛买了多少只铅笔?
(1)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小兔买了多少支铅笔?小牛买的铅笔支数和小兔的支数有什么关系?小兔买了2支铅笔,小牛买的铅笔支数是小兔的3倍。
(2)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直观图,直接说出倍数关系。
(3)让学生列出算式表示上面的思考过程。要求小牛买的铅笔支数,就是求2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2×3=6(支)。
2.小狐狸花了多少元?
师: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圆片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是把小兔花的钱“4元”看成1份,小狐狸花的钱就是这样的4份,求小狐狸花的钱就是求4个4元是多少?即4×4=16(元)。
3.师: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快乐的动物(2)
2×3=6(支)
4×4=16(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倍”的意义,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是对乘法意义的拓展。理解了“倍”的意义,就能理解乘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41~42页的内容。
1.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以及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以及倍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以及倍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我的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
1.学生小组内讨论。
2.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
(1)我学会了怎样快速地数数。
(2)我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会了用乘法算式表示不同的加法算式。
(3)我学会了用乘法算式来计算物体的数量。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接下来,老师也有问题要请同学们帮忙。
二、巩固梳理
1.(出示教材第41页我的收获情境图)想一想,说一说。
师:4×2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示?
(1)四人一组讨论。
(2)小组汇报。
①画圆圈表示4个2,或者2个4。
②用加法算式表示。
4+4=8 2+2+2+2=8
③用乘法算式表示。
2×4
(教师总结归纳)
2.师:4×2还可以解决图中哪些现实问题呢?
(同桌互相讨论,全班交流)
两张桌子8条腿,4双筷子8根。
三、我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乘号为什么这么写?……
2.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1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完成教材第41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完成教材第42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核对结果。
4.完成教材第42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
(1)学生先独立连一连。
(2)指名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5.完成教材第42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
(1)学生先独立涂一涂,数一数。
(2)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6.完成教材第42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读懂题目。
(2)学生先独立解题。
(3)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六、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在复习中,学会一定的复习方法十分重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以及探究学习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