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乘法口诀(一)(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乘法口诀(一)(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乘法口诀(一)
第1课时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43~44页的内容。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一、谈话引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图上展示的是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和2023年在湖北荆州出土的楚简,都刻有九九乘法口诀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在图上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二五而十,三五十五”这两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1.说一说,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工具尝试,比如用自己的左右两只手,画小圆片等)
“二五而十”:一只手有5根手指,两只手就有10根手指,2个5相加是10。
“三五十五”:一行画5个圆圈,画3行,3个5相加是15。
师:怎样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
2.圈一圈,数一数。
师生一起尝试编出5的乘法口诀。
(1)指着第一行圆片提问,这行圆片有5个,是1个5,一共是5个圆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2)指着第一行圆片和第二行圆片提问,这两行圆片是2个5,一共是10个圆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3行,4行,5行……9行一共有多少个圆片?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4)你知道这些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5)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乘法口诀。
教师指出: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
例如:“一五得五”表示1个5是5;“二五一十”表示2个5是10等。记熟了乘法口诀,就不用每次1个1个加了。
师小结:编口诀时,我们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了十,“得”字省去。
(6)剩下的6句口诀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制。
3.想一想,怎样记住5 的乘法口诀?
教学时,组织学生有节奏地读一读,找一找口诀有什么规律,再小组交流怎样才能记住5的乘法口诀。
学生汇报后,一起发现记忆规律。
发现:(1)乘积末尾的特点,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也就是第一句口诀得数末尾是5的话,那么第二句口诀末尾就是0了。(2)单数与5相乘,积的末尾是5;双数与5相乘,积的末尾是0。(3)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读懂图意,再列出算式,根据刚才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出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2题。
看懂图意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要引导学生发现数线上的短线与数的对应规律(从左到右,从0开始,由小到大排列,并且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两人一组对口令。
4.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计算,看看哪组算得又好又快。再互相讨论两组结果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说一说。
5.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圈一圈,数一数,再和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
1×5=5     一五得五
2×5 =10 二五一十
3×5 =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7=35     五七三十五
5×8=40 五八四十
5×9 =45 五九四十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学习5的乘法口诀,是将口诀的编制建立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编口诀时,有些学生出现类似“五五二五”或“五五 25”的错误,要求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写完再读一读,并强调口诀的写法。
第2课时 做家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
师出示教材第45页主题图。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摆一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有几双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根 2 4 6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编出2的乘法口诀。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师小结: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的多2;二五一十可以算2个5的和,也可以算5个2的和。
5.说一说。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编出5和2的乘法口诀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1:我们是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来编的,比如5的乘法口诀,可以用7个5相加,算出五七三十五。
生2:知道了其中一句口诀,再加1个2,就可以写出下一句口诀。比如知道了二六十二,再加1个2,就是二七十四;再加1个2,就是二八十六。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总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看懂图意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画。要引导学生发现数线上的短线与数的对应规律(从左到右,从0开始,由小到大排列,第1个数线上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第2个数线上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做家务
有几双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根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2×3 =6 二三得六
2×4=8 二四得八
2×5 =10 二五一十
2×6=12 二六十二
2×7=14 二七十四
2×8=16 二八十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9=18 二九十八
第3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47~48页的内容。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和笑笑做小汽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和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乘法问题。
探索3和4的乘法口诀,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和小汽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小轿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和4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编3的乘法口诀。
师:1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生:3个。
师: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
(1)试一试,编一编。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前面编写5和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
生1:先算出需要的轮子数,1辆3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3辆三轮车需要9个轮子,依次类推,再编口诀。
生2:1辆三轮车3个轮子,也就是1个3是3,即一三得三,下一句的得数总比前一句多3,所以下一句口诀是二三得六、三三得九等依次编下去。
(2)圈一圈,数一数。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附页1中的图2,圈一圈,数一数,编出3的乘法口诀,并在填写完整教材第47页3的乘法口诀。
师: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3。
(3)交流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填写情况,总结3的乘法口诀。
2.编4的乘法口诀。
(1)四人一组讨论编出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2)编4的乘法口诀。
(3)小组代表汇报,展示编写的乘法口诀。
(4)教师总结点评,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3.记乘法口诀。
师:记乘法口诀时,你遇到困难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1:忘记结果是多少时,可以画图数一数。比如三四十二,可以先4个为一行画圆,再数前3行总共有多少个圆。
生2:可以根据前面的口诀,以及口诀的特点推出后面的口诀。比如:可以根据三四十二推出四四十六。
师小结:在记乘法口诀时,可以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例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再加1个3就是“三六十八”,减1个3是“三四十二”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
看懂图意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需要几个轮子
1×3=3 一三得三   1×4=4 一四得四
2×3=6 二三得六 2×4=8 二四得八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3×9=27 三九二十七 4×9=36 四九三十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放手,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编口诀,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明确乘法口诀的来源,并从中感悟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说口诀时,教师要关注其掌握口诀的熟练程度,特别要关注那些每次都必须从第一句口诀说起的同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对口诀的记忆水平,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第4课时回家路上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2~5 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灵活运用 2~5 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展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它们六个一群,两个一伙,有秩序地离开学校,蹦蹦跳跳地往家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出示教材第49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看到的情境讲给大家听吗?
(1)学生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小猴骑车回家,每组2只,共6组。
生2:小狐狸走路回家,每群6只,共2群。
生3:有2只松鼠,每只松鼠摘了7颗松果。
生4:船上有4排小猫,每排有4只。
……
2.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说一说,算一算。
(1)教师先让学生找一找要求的问题在图中的相关信息,即“船上的小猫4只一排,一共有4排”。要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2)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时用到了哪句口诀?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3)再用4个4连加进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以及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
3.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情境表示的是“2个6”或“6个2”。
学生容易发现:桥上的小狐狸是6只一组,一共有2组;小猴是2只一组,一共有6组。使学生发现“2个6”和“6个2”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1题。
看懂图意,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回家路上
4+4+4+4=16(只)  四四十六
4 ×4=16(只)
2×6表示2个6或6个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懂图意,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图中的信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中的提问题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地说,只要问题提得合理就及时肯定鼓励。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5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51~52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景和练习中,巩固对1~5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会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具体的情景和练习中,巩固对1~5乘法口诀的认识。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我的收获
1.看一看。
师:(出示教材第51页主题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1~5的乘法口诀。现在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填一填。
师:已知1个小丑3个球,2个小碗顶在头。那么5个小丑多少个球?多少个小碗顶在头?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这里分别会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生:“三五十五”和“二五一十”这两句句乘法口诀。
师:5个小丑多少个球?(15个)多少个碗顶在头?(10个)
师:那要求7个小丑多少个球,会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生:三七二十一。
师:7个小丑多少个球?
生:21个。
师:那求7个小丑有多少个小碗顶在头,会用到哪句乘法口诀呢?
生:二七十四。
师:7个小丑有多少个小碗顶在头?
生:14个。
2.说一说。
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运用乘法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例子入手举例,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二、我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1~5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句?……
2.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1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先指名学生说一说2×3下面画的图的意思,再指四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52页“巩固与应用”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3.完成教材第52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表格的意思,明白填表的方法。表中左上角的“×”说明要用乘法计算,每一行中的一个数和每一列中的一个数相乘后,把积写在相应(交叉点)的格子内。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哪一句口诀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52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按照要求进行涂色。
5.完成教材第52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请学生回答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引导学生思考5×2能解决图中的什么问题。
(4)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解答。
(5)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练习课,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本节课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论,先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自己讲解方法,如有疑问可以自由进行交流,最后集体订正。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讲解,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积极,似乎比老师问、讲兴趣更高。在没有太大难度的练习题中,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的主动、积极,就连学困生也很主动地进行参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