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加与减(二)第1课时 图书角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2~3页的内容。1.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借助摆小棒等直观操作活动,感知口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法”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算理。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交流习惯。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交流习惯。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咱们班的图书角里进了一批新书,你们想知道图书角里又进了什么书吗?快和老师一起去图书角看一看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观察主题图师:(课件出示主题图)看看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看主题图,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教师板书:《海洋动物大百科》 28本,《陆地动物大百科》 4本,《海洋中的植物》 16本,《陆地上的植物》37本。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真不错!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这里面和动物有关的书一共有多少本?(学生自主思考、列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8+4。师:这是一道加法算式,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计算加法时用过哪些方法?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想一想,算一算。活动二:探究算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巡视,并对大家的算法进行指导)1.探究28+4的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要求:小组的每位成员说一说自己想法,同组成员要认真听,然后进行讨论。(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用小棒辅助)算法一:先摆2捆(每捆10根)和8个1根,因为8根小棒加上4根小棒等于12根小棒,添上原来的2捆小棒(2个十),合起来是32。8+4=12,20+12=32。算法二:先把4根中的2根和28根合成3捆,再加上4根小棒里另外2根就是3捆零2根,也就是32根。28+2=30,30+2=3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算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算法来类比解决)2.探究28+16的算法。师:同学们继续思考,和海洋有关的书一共有多少本呢?(教师指名学生复述题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8+16。师:刚刚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你能继续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28+16吗?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指名汇报结果。汇报预测:生1: 生2: 教师带着学生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算法。活动三:应用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生1:和植物有关的书一共有多少本?……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37=)师:算式里的16表示什么意思?37呢?(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点评,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展示题图,引导学生先明确题意和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图书角《海洋动物大百科》 28本,《陆地动物大百科》 4本,《海洋中的植物》16本,《陆地上的植物》37本。和动物有关的书一共有多少本?28+4=32(本)(1)8+4=12 20+12=32(2)28+2=30 30+2=32和海洋有关的书一共有多少本?28+16=44(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2课时 摘苹果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4~5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合作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竖式和计数器之间的联系,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1的算理。2.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加法计算。3.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加法竖式计算的算理。一、情景导入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同学们,你们想吃吗?为了能使更多人分享到这美味的苹果,淘气、奇思、妙想和笑笑一大早就赶到果园去摘苹果,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观察主题图师:(用课件展示摘苹果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回答预测:奇思摘了26个苹果,笑笑摘了9个,妙想摘了38个,淘气摘了17个。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奇思和笑笑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淘气和妙想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后,独立列式:26+9= 17+38=师:这两个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活动二:算法探究1.竖式计算26+9。(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竖式表示出26+9,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算一算,最后教师进行板演示范)(1)教师板演示范并提问:竖式计算时,个位上6和9相加的结果是15,这个5要写在哪里,1又要写在哪里呢?20又该写在哪里?(2)教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算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位上的6和9相加是15,其中个位上的10颗珠子可以转化成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即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即15里的1进给十位,5写在个位;20写在十位,表示2个十,再加上个位进的1,就是3个十,即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5,结果是35)(3)教师继续板演,并介绍个位上有进位时的写法。竖式中可以将个位上6和9相加得到的15中的5写在得数的个位上,1写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表示个位满十进的1,得数十位上写3,表示原来十位上的2加个位上进的1,一共就是3个十。如下图:十 个位 位2 6 + 1 93 5师: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小组汇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小结: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1。(教师注意强调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加十位上的数时,十位上不要漏加个位满十进的1)2.竖式计算17+38。师:我们已经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17+38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算一算,再说一说。(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2)请两名同学上台板演竖式计算过程。(3)教师根据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评价,并借助计数器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算理。活动三:巩固提升师:男孩们摘得多还是女孩们摘得多呢?(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小组代表汇报:生1:男孩有奇思和淘气,分别摘了26个和17个;女孩有笑笑和妙想,分别摘了9个和38个。可以先分别求出男孩们和女孩们一共摘的个数,再进行比较。生2:要求得男孩们和女孩们分别摘的总个数,要分别做加法,列算式为:26+17,9+38。生3:分别用竖式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 1题。教师找4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 2题。学生独立观察,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判断方法。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摘苹果26+9=35(个)十 个位 位2 6 + 1 93 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摘苹果”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第3课时 借阅图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7页的内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2.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情境导入用课件展示“借阅图书”的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和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减法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再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所提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尝试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35-9=让学生尝试计算,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二:算法探究1.探究35-9的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35-9=( )。(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要求:小组的每位成员说一说自己想法,同组成员要认真听,然后进行讨论。(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用小棒辅助)算法一:摆2捆小棒(每捆10根)、10根零散的小棒和5根零散的小棒。先拿走5根零散的小棒,再从10根零散的小棒中拿走4根,即35-5=30,30-4=26。算法二:摆2捆小棒和15根零散的小棒。先从15根零散的小棒中拿走9根,还剩下6根,再加上2捆小棒,即15-9=6,20+6=2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算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算法来类比解决)2.探究52-28的算法。师:同学们继续思考第二个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呢?(教师指名学生复述题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2-28=。师:刚刚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你能继续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52-28吗?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指名汇报结果。汇报预测:生1:52-20=32 32-8=24生2:12-8=4 44-20=24教师带着学生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算法。活动三:巩固应用师:(出示主题图)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结合情景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吗?40-17= 52-35=(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说一说。(学生独立算一算,教师指名两名同学说一说,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4题。教师展示题图,引导学生先明确题意和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借阅图书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35-9=26(本)(1)35-5=30 30-4=26(2)15-9=6 20+6=26故事书还剩多少本?52-28=24(本)(1)52-20=32 32-8=24(2)12-8=4 44-20=24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这节课通过“借阅图书”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4课时 收玉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8~9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合作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竖式和计数器之间的联系,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的算理。2.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计算。3.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能力。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一、复习引入开火车,看哪一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40-9= 56-7= 81-4=49+27= 32-8= 46-8=36 +5= 85-15= 31-4=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观察主题图师:(课件出示第8页情境图)秋天到了,玉米熟了,淘气、奇思和笑笑正在帮忙收玉米呢!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淘气收了52根玉米。生2:奇思收了34根玉米。生3:笑笑收了7根玉米。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根玉米?奇思比淘气少收了多少根玉米?怎样列式呢?学生思考后,独立列式:52-7= 52-34=师:这两个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活动二:算法探究1.用竖式计算52-7。(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竖式表示出52-7,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算一算,最后教师进行板演示范)(1)教师板演示范并提问: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2减7不够减,怎么办呢?(2)教师借助计数器,让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可以从十位退一当10。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5个十,个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一。减7时,我们会发现个位上的珠子不够,怎么办呢?由于十位上的一颗珠子相当于1个十,也就是10个一,所以从十位上拿走1颗珠子在个位上作十,个位上相当于有10颗珠子,此时个位上一共有12颗珠子,再从12里减7得5,最后再加上十位上的4个十就是45。(3)教师继续板演,完善竖式计算的过程。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2减7不够减,我们就从十位借1,借的时候我们要在十位上面点个小圆点,表明我们从它那儿借走了一个十到个位上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10,再加上个位上原有的2,一共是12,12减7得5,在得数的个位上写5。十位上5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表示退走了1个十给个位,5减1得4,表示还剩4个十,在得数的十位上写4,即师: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小组汇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小结:退位减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当10。(教师注意强调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十位上的数退1后,十位上不要漏减退给个位的1)2.用竖式计算52-34。师:我们已经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52-34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算一算,再说一说。(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2)请两名同学上台板演竖式计算过程。(3)教师根据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评价,并借助计数器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算理。活动三:巩固提升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生1:笑笑再收多少根玉米就和奇思一样多?……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师:算式里的34表示什么意思?7呢?(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题。指名三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点评,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教师展示题图,引导学生先明确题意和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收玉米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根玉米?52-7=45(根)2 -74 5奇思比淘气少收了多少根玉米?52-34=18(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本节课通过开火车的小游戏进行情境导入,在温故上节课内容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后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老师的规范示范,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的同时也能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乐趣。第5课时 跳绳(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1.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学会借助画图辅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学会借助画图辅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仅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师: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师:(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指名学生汇报)汇报预测:生:小红跳了48次,小亮比小红多跳了25次,小东比小红少跳了9次。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小亮跳了多少次呢?(教师引导学生去找和小亮跳绳次数信息相关的条件)2.画图分析题意。师:我们已经找到了跟小亮跳绳次数相关的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小亮和小红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画法)(1)四人一组合作讨论画图。(2)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可能如下:生1:生2:……师:同学们都画得很棒!动手能力真不错!上面的画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对比后,说明理由)师小结:我们发现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多种画图方法表示,比较发现,第一、二两种画法,比较简单,易操作,较为可取,重点推荐第一种画法。(教师注意强调画图时,先画数据已知的,比已知的多,另一根就再画长点,两条长条左边要对齐,对应的数据和名字都要在图上标好)3.解决问题。师:怎样列式求出小亮跳绳的次数呢?(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师:小亮比小红多跳了25次,求小亮跳绳的次数,也就是求比48多25的数是多少,把48和25合起来就是小亮的跳绳次数,即48+25=73(次)。师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多少的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先画图去帮助我们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4.巩固应用。师:怎样求小东跳了多少次呢?(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画图,再列式计算,并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交流)师小结并强调:求比一个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画图时,少的这部分用虚线画。师:刚刚我们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现在请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讨论,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师小结:解决问题时,要先找与所求量相关的条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2、4题。教师展示题图,引导学生先明确题意和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3题。34+37= 80-55= 24+46=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跳绳(1)48+25=73(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数学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着用画图的方式协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第6课时 跳绳(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1.探究100减一个数时连续退位的算法。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探究100减一个数时连续退位的算法。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一、复习引入开火车,看哪一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45-9= 60-18= 47-15=50-7= 49-27= 36-9=43-8= 35-26= 54-18=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二、探究新知1.尝试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很顺利地求出来了小亮和小东的跳绳次数。现在小红的目标是跳100次,她还需要跳多少次?怎么算呢?(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第10页主题图,明白要想求出小红还需要跳的次数,先得知道她已经跳了的次数)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0-48=2.用竖式计算100-48。(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竖式表示出100-48,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算一算,最后教师进行板演示范)(1)教师板演示范并提问: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0减8不够减,可以向十位借1,十位上的0不够借,怎么办呢?(2)教师借助计数器拨一拨,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1个百相当于10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0颗珠子;个位上0减8时,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十继续减,10减8得2;十位上借走1,还剩9,9减4剩5,合起来就是52。(3)教师继续板演,完善竖式计算的过程。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0减8不够减,我们就从十位借1,借的时候我们要在十位上面点个小圆点,十位上的0不够借,继续向百位借1,此时在百位上的1上也要点个小圆点,表明我们从它那儿借走了一个百给十位,是10个十,十位上又借走1个十给个位,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10,10减8得2,在得数的个位上写2;十位上借走了,1个十,表示退走了1个十给个位,10减1得9,表示还剩9个十,9再减去4得5,在得数的十位上写5;百位上的1借给了十位,就没有了,得数的百位上不用写,即0 -4 85 2教师注意强调,连续退位时一定要注意每一位上应该是几,退位点记得点上,再计算。3.探究100-48的口算方法。师:(出示主题图)下面两种口算方法你看懂了吗?想一想,说一说。(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汇报预测:生1:将48分成40和8,先用100减40,再用得数减8。生2:是先将100拆成99和1,99减48得51,再用51加1得52。师小结:当碰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时,可以将数进行拆分,将其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形式,比如整十数减整十数,或不退位的减法,这样能简化计算。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的第3题。100-39=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板演,最后交流订正。四、课堂练习师: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作业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跳绳(2)100-48=52(次)0 -4 85 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最后又补充拓展了相关口算方法,在学生经历探索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前提下,看一看,说一说,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7课时 套圈游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1.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喜欢)小东、小红和小亮也很喜欢玩游戏。看!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出示主题图)生:套圈游戏。师:游戏中也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指名学生汇报)汇报预测:图中有好多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下面都有一个分数,小亮套中了两个,得了52分!2.找一找。师: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亮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减法等去解决)(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生1:找两个数加起来,和是52的两个就是小亮套中的。生2:找两个数,个位相加得2的两个就是小亮套中的。生3:用52减一个数试一试,再看剩下的数有没有对应的动物。生4:把卡片按照得数高低排一行,依次把两个得数是52的两个数连一连。……师小结:(1)当没有思路时,可以先从不同角度去尝试探索,验证。(2)可以用加法想,也可以用减法想,还可以将卡片有序地排列,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问题,连一连两个得数是52的卡片,进而解决问题。三、课堂小结师: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四、课后作业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套圈游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让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过程,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5~17页的内容。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2.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一、我的收获(出示教材第15页题目)1.算一算,说一说。(教师请四名同学上台板演,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小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2.根据信息,画一画,算一算。(1)让学生先仔细读题。(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归纳)二、我的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可以先从十位算吗?2.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归纳。三、巩固与应用1.完成教材第16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2)讲评各题,指出各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2.完成教材第16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师:有几只小鸟飞累了,想回家,却找不到哪个家是自己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用课件展示主题图)你们知道该怎样帮助它们吗?生:计算出每只小鸟口中衔的卡片上算式的得数,与哪座房子上的数字相对应,哪座房子就是它的家。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赶快帮帮它们回家吧!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17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用“开火车”的方式指名学生口答。对于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可指其他学生帮忙计算。4.完成教材第16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师:(出示题目)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象和象妈妈的身边,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象和象妈妈,模仿它们说话。(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甲(小象):我今年9岁。学生乙(象妈妈):我今年24岁。师:两位小朋友演得可真好。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小象出生时,象妈妈多少岁?谁知道呢?谁能用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甲:象妈妈15岁。24-9=15(岁)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学生甲:因为象妈妈今年24岁,小象今年9岁了,象妈妈比小象大的岁数也就是小象出生时象妈妈的岁数,所以用减法,就是24-9=15(岁)。(学生反馈时,只要能够列出算式,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师:同学说得棒极了。同学们今天回家后,也可以学着小象这样问问爸爸、妈妈的年龄,猜猜看他们几岁了。5.完成教材第16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1)从图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解答题目中提出来的问题?(2)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全班交流。6.完成教材第17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出示题目)(1)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出题目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7.完成教材第17页“巩固与应用”第7题。(教师出示题目情境图,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坐得下,什么情况下坐不下)(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比较、判断。(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在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在复习中,学会一定的复习方法十分重要,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以及探究学习的乐趣。数学好玩猜数游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1.能根据游戏规则完成猜数游戏。2.经历猜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3.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猜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能根据游戏规则完成猜数游戏。经历猜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一、谈话导入师: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最近很喜欢玩猜数游戏,今天小动物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咱们也一起参加吧!(板书课题)二、组织游戏1.活动一:初步尝试。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数;(2)猜数的人提问,想数的人只能回答“对”或“不对”;(3)猜的次数要尽可能少。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细致地了解游戏规则。同桌合作,一个人想一个数(写在纸上盖住),另一人猜,猜对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师小结:猜数时尽量不要只猜一个数,这样用的次数会比较多,可以猜范围,猜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这样可以较快地猜出来。2.活动二:挑战升级。师:想一想,怎样提问可以减少猜的次数?从中间的数(50)开始猜,猜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依次不断排除。3.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玩猜数游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猜数时,可以从中间的数猜起,这样每次能排除大约一半的数。(2)用猜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这种方法不断排除,逐步缩小范围。三、课堂小结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四、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猜数游戏本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学的无穷奥妙。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们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