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分类与整理(3)(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分类与整理(3)(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3课时 分类与整理(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基于第一次分类的结果继续往下分,初步了解分类是有层次的,体会层层递进的思考。
2.在逐层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发展把握事物特征、抽象事物共性的能力。
3.能利用分类的结果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感悟分类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类标准,掌握逐层分类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事物的特征,灵活选择分类标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学生举手发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读题,获取信息。
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纽扣全部散落在桌子上了,她现在要想办法将这些纽扣分类放回盒子里。
2.自主探究。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然后用手上的纽扣图片试着分一分。
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学生派代表展示:我们按形状分的,分成了2类。
师:同学们仔细瞧瞧,上面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预设:可以再按颜色继续分。
师:请你们接着按颜色分一分,看看分成了几类?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继续按颜色分,分成了4类。
师:第二次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
学生深入观察,试着往下分,发现:还可以按扣眼数继续分,最后分成了8类。
师:大家最后的结果都是这样的吗?除了按这种顺序分,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还可以先按颜色分。
师:请同学们试着先按颜色分,再根据分类结果继续往下分。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继续分,接着按扣眼数继续分,最后也分成了8类。
师:回顾分类过程,对比每次分类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对比,然后举手发言:
预设1:我发现按一定标准分类后,还可以再分。
预设2:我发现不管按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了8类。
预设3:像这样逐层分类后,更方便使用纽扣。
师小结:同学们越来越会思考了,像这样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后,还可以再分的就是“逐层分类”,无论你们按什么顺序进行,分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4.应用分类结果解决问题。
师:根据刚才分类的结果,想一想: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
预设1:最后都是分成了8类,有8种选择。
预设2:不对, 只有1粒,所以只有7种选择。
师:你们赞成哪种说法?
预设:第二种,因为问题中提到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其他7种类型的扣子数量不是2粒,就是超过了2粒,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而 只有1粒,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只有7种选择。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3)
逐层分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想让学生掌握逐层分类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在引出问题后,我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分类过程,并在相互交流的环节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基于第一次分类的结果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初步了解分类是有层次的。在自主探究的环节,学生配合度都很高,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到了练习环节,由于没有提前准备相关的卡片,学生靠想象、画图完成有一定的难度,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像这种课程一定要让学生多次经历、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