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毫米、分米和千米(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 毫米、分米和千米(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 毫米、分米和千米
第1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20、21页内容、第22页例1上面的内容。
1.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
指名学生回答,并比划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师:请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师:同学们先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再从学具袋中拿出我们的直尺,量一量,看你们估计的是否准确?将你们测量的结果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哪位同学估计和测量的既快又准。(同学们汇报测量结果。)
师总结:课本的长是26厘米,量出的宽不是整厘米,厚度不到1厘米。那如果要描述更准确一点,我们该如何说呢?(同学分享。)
师:对,课本长是26厘米,而课本的宽是18厘米外加4个小格,厚度为6个小格,同学们是这样的测量结果吗?看来大家测得都非常正确。那同学们知道这一小格表示什么吗?(同学们摇头。)
2.探究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1)引导观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看一看尺子上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什么刻度?(除了厘米外还有更小的长度单位。)
(2)演示归纳:用课件展示(放大的含毫米小格的1厘米图)。教师指着放大图中的1小格告诉学生,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学生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小尺子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要求从0刻度起数到1,再从1数到2,再从2数到3……在学生通过数小格,认定1厘米里都有10个小格的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因为1厘米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所以1厘米等于10毫米。
(板书:1厘米= 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
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多让学生说说,感受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甲厚度、书本纸张厚度等。)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更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做一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①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
②教师指定几名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测量的。
5.认识分米。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现在我们一起认识另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师:分米是比厘米更大的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 dm )作单位。你们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
学生自己动手在直尺上操作后,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手势测量图。
师: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厘米与分米的关系:10厘米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师:1米等于多少分米?
学生讨论汇报。(1米=100厘米,也就是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毫米mm
1厘米=10毫米
分米是比厘米更大的单位分米dm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直尺、用手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起长度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约是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单位换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2页例1和“做一做”。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2.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算方法。
一、提问导入
师:1 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0 毫米等于多少厘米?1 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0 厘米等于多少分米?1 米等于多少分米?10 分米等于多少米?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例1。
学生自学例1,独立完成,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师:从课件的左图中我们知道一枚纪念币的宽是多少,如果换算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生:1厘米是10毫米,3厘米就是3个10毫米,也就是30毫米。
师总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想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10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师:从课件的右图中我们知道课桌的高度是7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多少分米?你们能试着用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方法说一说7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吗?
生:10厘米是1分米,所以70厘米里面有7个10厘米,即70厘米=7分米。
师总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想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就是几分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
(2)教师指定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单位换算
3厘米=30毫米 70厘米=7分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进一步直观地感受厘米与毫米、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学完例题后,通过几道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课时 练习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3、24页内容。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加深对1毫米、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
2.熟练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能准确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深化对毫米、分米的认识,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理解长度单位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和空间观念。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
让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单位换算抢答。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题目,如:
3 米=(  )分米   5 分米=(  )厘米
8 厘米=(  )毫米 20 毫米=(  )厘米
40 分米=(  )米
让学生快速抢答,通过抢答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后续练习做好铺垫。
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4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教师指定学生板演。
3.完成“练习五”第6、7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五”第8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五”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6.完成“练习五”思考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练习五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重在知识的应用,同时是对前面两节课的查漏补缺。本节课的所有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激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同时,建立长度单位与生活常识的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对单位换算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思路。类似于单位换算与平均分结合的练习,后期可多寻找些题目。对于理解并不是很清楚的学生,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单独询问学生的想法,然后根据原因去分析为什么会理解不了,不必再做集体讲解。
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5页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吗?
2.你们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课件出示学校运动场的图片。
师: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1千米。
(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也叫“公里”。)
2.单位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2。
师:你们能试着用前面学习的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方法说一说3千米等于多少米、5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吗?
生1:1千米是1000 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即3000米。
生2: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所以5000米=5千米。
师总结:当我们要把以千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想1千米等于1000米,想几千米里面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要把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千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想1000米等于1千米,想几千米里面有几个1千米,就是几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可留作为课后实践题。(10个100米是1千米。)
2.完成“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千米的认识及换算
1千米=1000米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算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6页内容。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掌握路程的估算。
培养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的题目,学生抢答。
2厘米=(  )毫米   3分米=(  )厘米
4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3米=(  )分米 5米=(  )厘米
2.今天我们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3。
1.阅读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估计一段距离,需要先找到一个标准。
2.分析解答。
师:怎么估计呢?
生1:我的一步大约有50厘米,两步大约是1米。从家到学校要走1000步左右,有500个两步,就是500米。
生2:我一分钟大约走7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10分钟左右,10个70米是700米。
生3:我坐公交车上学,一共要坐3站,每站大约500米,500+ 500+ 500= 1500(米)。
……
3.回顾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例3,让学生明白:
(1)估计距离需要先选择一个长度作为标准。
(2)可以通过手机导航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可留作为课后实践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解决问题
(1)估计距离需要先选择一个长度作为标准。
(2)可以通过手机导航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结果。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6课时 练习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7、28页内容。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熟练、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让学生深入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练习过程,深度体验类推的科学思维方法,切实能够正确估计路程。
3.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牢固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充分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
扎实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且精准地掌握换算方法。
合理、正确地估计路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空间感知能力。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呀?
生: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教师先展示相关长度单位的图片或实例,帮助学生回忆各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随后课件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基础题目,让学生快速口答,如:1米=( )分米,1厘米=( )毫米等,巩固旧知识,为后续练习做铺垫。
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六”第3、4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完成“练习六”第5题。
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
5.完成“练习六”第6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练习六”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7.完成“练习六”第8题。
(1)教师指定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2)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完成“练习六”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练习六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中巩固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29、30页内容。
1.巩固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单位换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进行简单估计。
2.通过测量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位间的进率与换算;实际场景中单位的合理选择。
理解长度单位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和空间观念。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整理和复习表格。
学生讨论、填表。
师:你还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和同学说一说吧。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一单元学习的毫米、分米和千米,与以前学习的厘米、米一样,都是人们规定好的度量长度的标准。
生2: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长度作为度量标准,进行估测。
……
师: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长度单位?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比毫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微米,纳米等,比千米大的长度单位是尧米、光年等。(只需了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1、2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判断及原因。
3.完成“练习七”第4题。
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完成“练习七”第5题。
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估测方法。
5.完成“练习七”第6题。
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研究方案。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整理和复习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完成多样化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中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