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31~33页内容。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天平、电子秤等称重工具的使用方法。2.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了解克、千克和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运用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质量单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生活中称重的工具有哪些?用什么单位记录或表示物体有多重?学生交流汇报。1.认识克与千克。(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图。)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盘秤、天平、电子秤等,以及秤上面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师:什么是克?什么是千克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克(g)、千克(kg)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了解“千克”在日常生活中也叫“公斤”。)2.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出示一个质量单位为“克”的秤、一个质量单位为“千克”的秤和2包500克的糖果。师:你们知道1千克等于多少克吗?现在我们用这2个秤和2包糖果来探究一下。(1)先将1包糖果放在质量单位为“克”的秤上称一称,让学生说一说是多少克。(500克。)(2)再将另1包糖果放在质量单位为“克”的秤上称一称,让学生说一说这包糖果是多少克。(500克。)(3)让学生计算2包糖果一共多少克。(500+500=1000克。)(4)将2包糖果放在质量单位为“千克”的秤上称一称,让学生说一说这2包糖果一共多少千克。(1千克。)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认识质量单位“吨”。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图。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质量单位“吨”。教师总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4.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测量体重的图。师:一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一共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生1:10名这样重的同学一共重250千克。生2:40名这样重的同学一共重1000千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0千克就是1吨。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1.完成“认一认”。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小调查”。可留作为课后实践作业。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认识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物品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第2课时 称重我很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4、35页内容。1.理解“等量替换”的基本原理,掌握用替代法解决称重问题。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称重方案,并用简单工具模拟称重过程。2.激发对数学测量的兴趣,体会古代智慧与现代数学的联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学会给物品称重。选择合适的秤称重。一、谈话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克、千克和吨这些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怎样称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比一比。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较轻物品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要比较出具体质量,需要用秤称一称。2.称一称。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进一步熟悉克与千克。3.课件出示教材第35页上面图。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进一步熟悉克、千克和吨。三、巩固练习1.完成“选一选”。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想一想”。学生讨论,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称重我很行比轻重:用手掂一掂,用合适的秤称一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物品质量的多种调查方法,而且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积极地完成活动。第3课时 称重大挑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6~38页内容。1.通过“称重大挑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估计物体的质量。在称重大挑战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一、谈话导入展示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大西瓜、小苹果等,让学生用手感受它们的质量差异。师:如果没有秤,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质量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师:找一些常见的物品,先估一估质量,再称一称。生1:一个笔袋约重200克。生2:一本字典约重400克。……师:如果没有秤,只给你一些200克一袋的盐,你能想办法“称”出下面物品的质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生1:我可以一手拿盐,一手拿要“称”的物品进行比较掂一掂。生2:我用曹冲称象的方法,先把花盆放到一个空盆中,再放入注有一定量水的水槽,在水面到达的地方作好记号。生3:把花盆拿出来,先往盆里放一袋盐,观察水面是否到达记号处,没到就继续加盐。……教师点评并给予表扬。师:你还想用哪些已知质量的物品作标准呢?试一试吧!这样称重,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讨论汇报。师: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2.认识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和秤。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第37页的“小讲堂开播啦”。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和秤,让学生知道:1公斤=2斤,1斤=10两,1公斤=1千克,1斤=500克。三、课堂总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称重大挑战本次“称重大挑战”教学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对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讲解部分,通过直观演示和详细的讲解,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没有秤时,怎样称出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