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测量(二)第1课时 铅笔有多长(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13页内容、第14页“试一试”上面内容、第15页“练一练”第1题。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3.通过“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测量能力。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1.师: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米和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学生伸开双臂表示出约1米长,用食指和拇指表示出约1厘米长。2.师:同学们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得很好。你们知道一支新的铅笔有多长吗?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大家的铅笔长短不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借助测量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师:看看图中的铅笔有多长。(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3页第一支铅笔图)学生猜测铅笔的长度。师:大家还记得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学生回忆,然后举手发言:先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工具,量一量,说一说。(1)学生用刻度尺动手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在测量过程中,学生边测量边回顾对刻度尺的认识和测量的方法,提醒学生铅笔的一端放在刻度尺的0刻度处。(2)指名汇报结果。生1:10厘米。生2:1 分米。教师明确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也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师:再看看这支铅笔有多长。(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3页第二支铅笔图)(1)学生猜测铅笔的长度。(2)学生用直尺量一量。(3)观察图,看看猜测是否正确。生:比6厘米还多3个小格。师:拿出你手中的刻度尺看看,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师: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尺上的1 小格长就是1毫米,用字母“mm”表示。师:那么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生:6厘米3毫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米和1毫米,现在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或1毫米,几分米或几毫米。(1)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找一找,说一说,量一量。(2)交流、汇报。生1:拇指和中指伸开,两个指尖的距离大约1分米。生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3: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6毫米。……2.画出1毫米、1厘米和1分米。师:不用尺子,怎样画出1毫米、1厘米和1分米?想一想,画一画。(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4页问题3)学生交流汇报。生1:我想根据自己的感觉画一画,再用尺子比一比。生2:省略号中1个点宽约1毫米,10个点连成一条线长约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肯定表扬。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用刻度尺在教材上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铅笔有多长(1)10厘米就是1分米(dm)。尺子上1个小格是1毫米(mm)。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并且体会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并为学习千米做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极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学得非常积极,参与性高,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感受到了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第2课时 铅笔有多长(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4页“试一试”、第15页“练一练”第2~5题。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 1 分米和 1 毫米长度的认识,能熟练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物体长度。2.深入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准确进行单位换算。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估测能力。1.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准确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能灵活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估测的准确性。2.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学生举手回答,回顾分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如: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用手势表示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等。课件展示一些填写长度单位的练习题,如:铅笔长约 18( ),课桌高约 7( )等,让学生快速思考并回答,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师引导提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1题桌子图及测量表。师:图中的测量结果一样吗?比一比,说一说。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生1:同样的课桌,测量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生2:因为用的单位不同。生3:结果是一样的,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6分米=60厘米,桌面长是一样的。生4:桌面宽4分米=40厘米,桌高7分米=70厘米。生5:1厘米=10毫米,所以2厘米=20毫米,桌面厚是一样的。教师给予肯定表扬。2.课件出示补充题:5米=( )分米80分米=( )米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一起总结: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即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填空:5米=(50)分米 80分米=(8)米3.课件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2题图。(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比划第一个图(橡皮)填分米、厘米、毫米时分别有多宽,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写。(2)另外2个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指名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4题。同桌之间合作,教师现场指导,然后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发言,教师点评。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铅笔有多长(2)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通过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复习环节,对旧知识的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握较为牢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试一试”内容讲解部分,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中总结出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方法掌握较好,能够正确地进行大单位和小单位之间的换算。在巩固练习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第3课时 1千米有多长(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6页内容、第17页“试一试”上面内容、第18页“练一练”第1~2题。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体验1千米有多长。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认识。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师:同学们,图中女生说她每天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大约1000米,你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1)体会10米的实际长度。师:回想一下,1米有多长?你能举个例子吗?生1:我张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有1米。生2:教室里的日光灯灯管大约长1米。师:那10米有多长呢?学生初步猜测。师:打开书本,翻到第16页,看一下上面的几幅图,现在请你们像他们一样开展小组活动。活动一:组织1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量一量。活动二:先在地面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标上起点和终点,再用均匀的步伐走一走,看看可以走多少步。活动三:先量一量教室有多长,然后与10米比一比。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然后派代表汇报。(2) 体会100米有多长。师:刚才大家通过实际测量,体会了10米有多长,那100米有多长?大家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学生初步猜测,然后举手发言:生1:我想的是,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生2:我想的是,10个10米是100米,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一做,看看多少名同学手拉手有100米长,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得出:10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距离大约是100米;100米大约需要走200步。(由于100米比10米要长很多,这里的活动场所不限于教室)2.借助实际情境,认识1千米。师: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生1:我们可以先到操场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生2:在跑道上确定了1000米的长度后,我们再走一走,看看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生3:我们还可以计时,看走完1000米需要多长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去操场上看一看,走一走,实际感知1000米有多长。生1:10个100是1000, 所以10个100米跑道的长度就是1000米。生2:100米我走了210步,1000米大约要走10个210步。生3:我走完1000米用了大约15分钟。……师总结: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km)”作单位。1000米=1千米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想一想1千米、1米各有多长,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长度单位。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2)集体进行订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补充。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1千米有多长(1)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k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1 km=1000 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猜测、想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初步建立关于10米、100米的实际表象,并在此基础上推测出1千米有多长。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想象,在上这堂课之前计划的是带学生在操场走一走,实际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长,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实施,不过后续可以和体育老师合作,进行跨学科教学。第4课时 1千米有多长(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18页“练一练”第3~5题。1.学生能进一步巩固对千米和米之间关系(1千米=1000米)的理解,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与千米、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换算。2.运用千米和米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千米与米的单位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2.理解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与千米、米单位的结合,并正确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谁能说一说1千米等于多少米?用字母怎么表示?(请学生回答:1千米=1000米,千米用字母km 表示)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1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加深对不同长度单位的直观认识。2.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在黑板上写出几道米和千米的换算题,如:3000米=( )千米,5千米=( )米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通过复习导入,为学习“试一试”的内容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师:你能在校园里走出1千米吗?1.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生1:1千米太长了,先在校园中找到100米,10个100是1000,再找10个100米就是1千米。生2:学校的跑道1圈是200米,5个200米是1000米,所以5圈就是1千米。……2.小组合作,走一走,说一说。记录1:1步约50厘米,先走出100米,计好步数,再走10个这样的步数就是1千米。记录2:在跑道上走5圈,就是1千米。记录所走的步数和时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5题。(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和时间的长短,进一步感受“千米”的实际意义。(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本题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1千米有多长(2)1千米=1000米 1km=1000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千米和米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单位换算,为学生顺利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复习环节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试一试”的练习题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单位换算题中,让学生明确换算的依据是1千米=1000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第5课时 旗杆有多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19~20页内容。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地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全面合理的评价过程,了解评价方法,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能够合理地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初步体验全面合理的评价过程,了解评价方法。一、导入新课1.阅读理解。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天安门广场图片。让我们一同观察,并分享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展示教材第19页的情境图,带文字说明、问题)学生可能会纷纷表达他们的想法。生1: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要爱护国旗。生2:要解决的问题是学校的国旗杆大约有多高。……2.制订计划。师:同学们说得都对,大家想一想,旗杆那么高,怎么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制订计划。生1:旗杆是固定的,不能放平,但是可以量旗杆上的绳子长度。生2:旗杆比教学楼高一些,可以根据教学楼的高度估一估。3.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估测、测量活动。估测组:根据一层教学楼的高度来估一估。生:我们组估了估,教学楼共4层,每层高约3米,总高约12米。国旗杆比教学楼要高一些,大约是13米。测量组:可先准备测量工具,再小组合作测量,最后制表填写测量结果。小组活动记录单如下:测量工具 米尺、彩带、记录单测量方法 在绳子的最下端系上彩带,摇动升旗装置,用米尺测量,每上升1米系上彩带做标记。当第一条彩带升到旗杆顶端时,计算出绳子总长度。测量结果 11米8分米 4.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反思。生1:国旗杆下面有底座,用教学楼来估旗杆的高,应该把底座高度减掉。生2:我们组的方法是把旗杆的高转化成绳子的长。生3:我们几个组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有的组是估算,有的组是实际测量。师:测量旗杆有多高的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来测量操场一圈等比较长的事物的长度)二、课堂小结师:经过今天的活动,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请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你还想继续深入研究哪些测量方面的问题呢?旗杆有多高根据教学楼高估一估。实际测量填表: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小组都有负责测量的人员,也有专人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商量测量的方法,体现了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21~23页“整理与复习”。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谈话引入师:一个单元学完了,同学们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吧!1.你的收获是什么?(1)出示教材第21页直尺图。师:想一想,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整理板书。生1: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教师板书:生2:1毫米大约是一枚硬币的厚度,1分米大约10枚硬币的厚度。生3:在200米跑道上走5圈,就是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教师给予肯定表扬。(2)出示教材第21页第2题图。师:想一想,图中这些测量活动通常会选择哪个长度单位?学生交流回答。生1:课桌的长和宽可以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生2:表示1粒米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生3: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师:大家说得都对!可根据物体的长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2.问题提升。师:有没有比毫米还小、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学生讨论、交流,尝试回答。师:纳米是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光年是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只要求学生了解)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2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22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22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这道题主要考查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22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5.完成教材第23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先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6.完成教材第23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1)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2)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完成教材第23页“巩固与应用”第7题。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8.完成教材第23页“巩固与应用”第8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测量的能力。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动手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前面学习的有关测量的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学生提出不清楚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先通过回顾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归纳的知识。复习课的特点就是梳理、练习、补漏、提升,在整节课中,我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训练,对错误的地方抓住典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纠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