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大数加与减(二)第1课时 捐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28~29页内容。1.结合“捐书”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了解连加运算的简便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运算。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163+248= 350+539= 43+18+25=2.口答:下面6个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118 103 104 109 95 983.师:我们班的学生都是非常认真学习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某所学校的学生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捐了很多书,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吧!二、探究新知1.出示“捐书”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师:图表中呈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生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生3: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2.师:两个年级各自大约捐了多少本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估算,先找到与每个班捐书数量最接近的整百或整百整十数,再算出每个年级大约捐了多少本书)生1:三年级大约捐了120+90+110=320(本)书,四年级大约捐了100+100+90=290(本)书。生2:三年级大约捐了130+100+120=350(本)书,四年级大约捐了110+110+100=320(本)书。3.师: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重点)(1)列式:123+95+116=(教师指明这是三位数的连加)(2)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方法一:简便算法。100+100+100=300 (先算整百数)23-5+16=34(少算的加上,多算的减去)300+34=334方法二:逐步计算。 123+95+116=218+116=3342 1 8+ 1 9 52 1 8 2 1 8+ 1 11 63 3 4→方法三:一次性计算。123+95+116=3341 2 39 5+ 11 11 63 3 4→教师再次强调列竖式计算时,记着把进位的数加上。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34本。教师总结算法,指明做完应检查一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即时练习,尝试解决问题。师: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去解答,得出计算结果。(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3)重点讲解凑整的简便算法。(若有学生想到,就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若没有学生想到,就提示学生:104和96正好能凑成200)5.归纳总结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直接将三个数加在一起;如果相加的数中有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或有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数的,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连加时要注意连续进位的情况)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2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3题。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师生共同小结。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捐书方法一:简便算法。100+100+100=300 (先算整百数)23-5+16=34(少算的加上,多算的减去)300+34=334方法二:逐步计算。 123+95+116=218+116=3342 1 8+ 1 9 52 1 8 2 1 8+ 1 11 63 3 4方法三:一次性计算。123+95+116=3341 2 39 5+ 11 11 63 3 4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对其他学习内容来说稍显枯燥。这节课,学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欣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数学源于生活,它是从现实世界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创设了“捐书”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数学问题。2.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交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1)对于整节课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对于估算的处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强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选择,以及合适与否的判断,逐渐向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是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方面,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第2课时 小小养殖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0~31内容。1.结合“小小养殖场”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探索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去过养殖场吗?你们知道养殖场里有哪些家禽呢?引导学生说出养殖场里有鸡、鸭、鹅。师:周末,淘气和笑笑参观了一家养殖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我们从图中都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生1:一共有850个蛋。生2:上午孵出256只小鸡,下午孵出280只小鸡。生3: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是28天,鹅的孵化期是31天。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们能根据我们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一共孵出多少只小鸡?(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解决)生2:上午孵出后,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解决)生3:下午孵出后,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同学们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只列式,不解答)(巡视全班,选取代表板演)板演:式子一:850-256-280式子二:850-(256+280)教师问列式子一的学生:你是怎样算的呢?生:我是先算上午还剩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再算下午还剩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并讲解算法。 教师问列式子二的学生:你是怎样算的呢?生:我是先算上午和下午一共孵出多少只小鸡,再算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再用总蛋数减去孵出的小鸡数量。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并讲解算法。 850-(256+280)=850-=(只)答:还有314只小鸡没有孵出来。(教师强调算式后要写单位,最后要写答语)请学生解释这种算法的算理,为什么要这样算。对比两种算法。(1)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法的算式和计算过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讨论后汇报。相同点:都是用总数减去孵出的小鸡只数,得到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不同点:计算的顺序不同,式子一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式子二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师小结算法:同学们,我们通过解决“还有多少只小鸡没有孵出来?”这个问题,探索出了三位数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特点和自己的计算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训练1.师:这是两个小朋友的计算过程,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分别错在了哪里呢?- 2 6 55 8 5 5 8 5- 2 8 03 0 52 5 6+ 21 8 05 3 6 8 5 0- 5 3 63 2 6(1)小组讨论,说一说计算过程分别错在哪里,并讨论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2)集体反馈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个错例出现错误的原因。(3)让计算准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好办法,组织学生互相学习交流。(4)教师归纳小结,强调计算要认真、专注、用心、小心,养成验算的习惯。2.算一算,再进行验算。(1)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1000-372-210,得出结果后,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2)集体交流,共同探讨计算方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计算中遇到连续退位时出现的错误,提醒学生多加注意。(3)引导学生探索教材中提示的方法:把1000看成999+1,用999去减,得到结果再加上1即可。(4)集体验算。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改错,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3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4题。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小小养殖场(三位数连减运算) 850-256-280 850-(256+280)=594-280 =850-536=314(只)=314(只)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2页内容、第33页“试一试”上面内容、第34页“练一练”第1题。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2022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九千五百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虎子家有关节余多少钱的问题。(出示教材第32主题图,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与同伴说一说。学生回答。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虎子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4.探究“虎子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生:可以先算每月共收入多少元,再算八月节余了多少元。师:怎样算呢?你会画图表示吗?(教师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图列式)学生完成后,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师:对于“虎子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也可以先用爸爸妈妈寄回的钱减花了的钱,再加上奶奶每月领取的补助。师:怎样算呢?你会画图表示吗?(教师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图列式)学生完成后,教师给予肯定表扬。5.明确运算顺序。师: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师: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及时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关注。三、合作交流1.出示题目:“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画一画,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2.集体交流。(说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可能会出现教材中的两种方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两幅图的意义,并让学生都尝试画一画,在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说清楚每部分的实际意义。3.总结反思。师:你是怎样理解的,听了同学的理解方式后,有什么启示?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六、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节余多少钱(1) 185+800-745 800-745+185=985-745 =55+185=240(元)=240(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尝试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很好地开拓了学生思维。练习贴近生活,使孩子在生活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课时 节余多少钱(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3页“试一试”、第34页“练一练”第2~4题。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掌握从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并学会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能从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深入学习有关节余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展示课件上第33页“试一试”情境图。虎子想要买一台洗衣机给奶奶,洗衣机的价格是580元。如果平均每个月能节余225元,你们能估算一下需要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一台洗衣机?(学生尝试估算并解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生1:我顺着想,把225看成230,2个月460元,需要3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生2:我倒着想,按200元算,第1个月攒200元缺380元,第2个月再攒200元缺180元,第三个月攒200元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验证答案,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方法一:用画图法。方法二:一步一步用225相加,到总钱数超过580为止。方法三:一步一步从总钱数580元里减去225,到得数小于225为止。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教师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节余多少钱(2)方法一:用画图法。方法二:一步一步用225相加,到总钱数超过580为止。方法三:一步一步从总钱数580元里减去225,到得数小于225为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在本次“节余多少钱‘试一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新课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列出算式并讲解运算顺序,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第5课时 身高的增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5~36页内容。1.让学生理解身高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掌握计算每年身高增长的方法。2.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对数据变化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理解身高增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分析身高增长情况。一、情境引入出示教材第35页主题图。师:图中是爸爸记录了亮亮从1岁到6岁每年的身高情况。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回答。生1:亮亮出生时身高52厘米。生2:我知道亮亮从出生到6岁每年的身高。生3:亮亮每年都在长高。……师:同学们说的都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身高的增长。(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师:怎样画图表示亮亮身高的增长情况呢?画一画,填一填。(1)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2)指定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3)教师引导学生对黑板上所画图进行集体订正。2.根据线段图讲解。师:从图中你们能看出亮亮第一年的身高增长了多少厘米吗?生1:76厘米。生2:不对,亮亮出生时身高是52厘米,1岁时身高是76厘米,也就是第一年他的身高从52厘米长到了76厘米。生3:76-52才是亮亮出生第一年身高增长的厘米数。……师总结:用当年的身高减前一年的身高就是这一年比前一年增长的身高。师:亮亮哪一年身高增长得最快?生1:我知道,刚刚说了,第一年身高增长了76-52=24(厘米)。生2:还要算第二年、第三年、……第六年身高增长的厘米数呢!师:说得很对!下面同学们先算算亮亮每年身高的增长情况吧。教师指定5名学生板演。(分别计算第二~六年的身高增长情况)师:亮亮每年身高的增长情况都算出来了,再怎么办呢?生1:再将算出来的厘米数比较大小。生2:最大的厘米数对应哪一年就说明亮亮哪一年身高增长得最快。……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那你们还有哪些发现?生1:我发现年龄越小,身高增长得越快。生2:年龄越大,身高增长得越慢。……师总结:非常好!所以每年身高的增长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但是不论怎么变,计算每年身高增长情况的方法是不变的,都是用当年的身高减去前一年的身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1题。(1)同桌之间相互讨论。(2)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3)教师指定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2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解题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验证答案的准确性。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五、课后练习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身高的增长当年的身高-前一年的身高=每年增长的身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每年身高的增长情况,让他们学会画图表示类似身高的增长这一变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课时 里程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7~38页内容。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师:青藏铁路连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出示青藏铁路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铁路有关的里程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师:从图表中你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呢?生1:巴桑想知道安多到那曲有多少千米。生2:结合线路图,安多在格尔木和那曲之间。生3:格尔木到安多的里程是694千米,格尔木到那曲的里程是820千米。……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那怎样计算安多到那曲有多少千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1)信息太多了,可以先将里程数标在路线图上(如图①),再看一看! (2)在图上标出安多到那曲是哪一段(如图②),找到相关信息。(3)师:根据上图标蓝部分可看出安多到那曲的路程是多少呢?生:820-694=126(千米)。师:同学们说得对!我们在解决信息量过多的问题时,要学会分析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是不需要用到的,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2.师:你们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试着独立在作业本上画一画,教师巡视,并指定学生画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师:画线段图时,可以只选取有用信息,用线段表示。三、巩固训练师:用今天的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呢?(1)学生试着在作业本上画一画,列式解决问题。(2)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说说自己的想法。(3)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里程表安多到那曲有多少千米?820-694=126(千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这节课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掌握了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和计算里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7课时 整理与复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39~40页“整理与复习”。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与应用,进一步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整理与复习出示教材第39页“我的收获”主题图。师:奇思整理了“祝融号”火星车100天的行驶情况,请帮他找回丢失的数据。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生1: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生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师:遇到更大的数,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也是这样吗?生:是的。师:对!数大数小都不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二、巩固与应用1.完成教材第39页“巩固与应用”第1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及信息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完成教材第39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指定学生板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40页“巩固与应用”第3题。师: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明明从家去运动场有两条路可选。你认为他会选哪条路?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生:选上面一条,因为上面一条近一些。师:你是怎样判断上面一条近一些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430比400多30;280比230多50;而270比370少100,所以上面一条路近。师:大家都知道上面一条路近,近多少米呢?请你们算一算。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后,教师指名汇报。4.完成教材第40页“巩固与应用”第4题。(1)小组讨论,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2)解决问题。(3)集体订正。5.完成教材第40页“巩固与应用”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6.完成教材第40页“巩固与应用”第6题。(1)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独立尝试寻找答案,教师巡视。(2)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3)第三个竖式有多种填法,组织学生讨论。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整理与复习8月6日前一共: 收获: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大数小都不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这节课是一节整理与复习课,主要回顾本单元知识点,让学生对三位数的加与减进行进一步训练。所以教学设计成以学生的独立练习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课本为主体,在巩固与应用第1题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图示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弄清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以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第6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拓展题。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环节设计、实践,对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会用数学是有一定效果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