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 平移和旋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1.能够准确识别平移和旋转现象,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运动。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理解其概念。2.能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运动。1.准确判断生活中复杂的平移和旋转现象。2.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特征。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多种物体运动的视频,如升国旗、自动门开关、自动扶梯运行、旋转木马转动、电风扇叶片转动、齿轮转动等。教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移和旋转。(板书:平移和旋转)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1(1)认识平移现象。课件展示国旗升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运动方式,教师:国旗是怎样运动的?让学生用手势模仿国旗的运动。接着展示自动门打开或关闭、自动扶梯上升或下降的图片,让学生继续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像国旗升起、自动门打开或关闭、自动扶梯上升或下降这样,物体沿着直线移动,这种运动现象叫作平移。板书:平移——物体沿着直线移动教师: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学小结:如抽屉的推拉、窗户的滑动等。(2)认识旋转现象。课件展示旋转木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旋转木马的运动方式,教师:旋转木马是怎样运动的?让学生用手势模仿旋转木马的转动。再展示电风扇叶片、齿轮转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教师总结:像旋转木马、电风扇叶片、齿轮的转动这样,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作旋转。板书: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3)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教师:旋转方向与时针转动方向相同的,叫作顺时针旋转。旋转方向与时针转动方向相反的,叫作逆时针旋转。2.教学“试一试”(1)“试一试”第1题。教师让学生拿出数学课本,按照题目要求,先将数学课本放在课桌桌面的左上角,然后把它平移到右上角,再把它从右上角平移到右下角。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平移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过程中数学课本的方向有没有改变,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2)“试一试”第2题。学生分小组自制转盘,感受先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C,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B或D。学生操作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指针的运动方式。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指针在旋转的过程中,从哪个位置旋转到哪个位置是顺时针旋转,从哪个位置旋转到哪个位置是逆时针旋转?引导学生根据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概念进行判断和回答,强化对旋转现象的认识。(3)“试一试”第3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图案的区别,注意比较图形所朝方向、动作等去,找到完全相同的即可通过平移相互重合。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平移和旋转平移——物体沿着直线移动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判断一些复杂的运动现象时,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判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第2课时 轴对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3~64页的内容。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所有对称轴。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图片,如蝴蝶、蜻蜓、天坛、飞机。教师: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教师小结: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对称物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观察图形,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把教材第111页的图形剪下来。教师:如果把这些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对折后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教师小结: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再次观察手中的图形,指出每个图形的分别是沿着哪条折痕对折的。教师:同学们能说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吗?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2.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照样子剪一张松树图。教师:同学们,剪出的松树图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思考这个问题,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剪出的松树图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因为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用上面的方法,同学们能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自主设计,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设计的思路和对称轴的位置。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按题目要求剪一剪,指名回答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轴对称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动手操作对折图形等活动,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设计轴对称图形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但部分学生在画对称轴时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第3课时 练习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1.能辨认物体或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能直观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2.能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做出美丽的图案,感受数学的美。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识别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理解其概念及特征。准确判断复杂情境中的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两者的区别。课件。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如电梯升降、风车转动、抽屉推拉、钟面指针转动及轴对称图形)。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移、旋转和轴对称,同学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分分类?学生观察后交流,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内容。(板书:练习七)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练习七第1题。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七第2题。小组讨论,指名回答。3.完成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自完成操作过程,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移的。4.完成练习七第4题。同桌合作,按题目要求移一移。5.完成练习七第5题。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6.完成练习七第6题。学生独自完成后,全班集体交流。7.完成练习七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图,比较每组图中各图的区别,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8.完成练习七第8题。课后收集轴对称图形,下节课分享。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练习七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会了如何准确判断并描述这些运动现象。同时,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了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创作美丽图案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继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探索数学的奥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