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天的时间(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天的时间
第1课时 一天的时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让学生经历探索24时记时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24时记时法,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进行相互转换。
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及两种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时钟模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数学连环画,提问:从连环画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天的时间”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天的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24时记时法。
(1)教师:你们是怎样理解一天的时间?
学生独自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觉得一天是从晚上开始,再到晚上结束。
教师展示时钟模型,从0时开始,边拨动时针边讲解:“一天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开始,时针转一圈是12小时,再转一圈又是12小时,一共经过24小时,也就是一天。”一天中,钟面上的时针转动了2圈。
一天有24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一天的时间。(下面就是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的)
板书:
(2)教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发现时针指向8,可能表示上午8时,也可能表示晚上8时。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区分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记录的方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来记录。
例如:普通记时法中的上午8时,在24时记时法中就是8时;晚上8时,在24时记时法中就是20时。
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不用加上午、下午等限制词。
2.教师出示教材第12页中间四幅图,引导学生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1)指名学生说说这四幅图,哪些是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哪些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
教师引导学生将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转化成普通记时法表示并拿出时钟模型,讲解分针正对着“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时针又短又粗,分针比时针长但细点,同学们画图时需注意。
(2)指名学生说出每幅图对应的时间,学生独自在教材上画一画,全班订正。
3.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课后进行调查,用文字、图片记录下来。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一天的时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转换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会出现混淆或错误,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生活例子进行强化练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卡片,进一步加深对两种记时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2课时 经过多长时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件、时钟模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课后同学们调查收集了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
课件出示各种营业时间或开放时间图,指名读一读各时间。同学们知道每两个时间之间有多长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经过多长时间”。(板书:经过多长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提问:同学们观察4幅图上的营业时间或开放时间,你们能知道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第一幅图上百货商店的营业时间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第二幅图上银行工作日和周末的营业时间不一样;第三幅图上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也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第四幅图上博物馆周末开放的时间比平时长一些。
2.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指名说说博物馆周二至周五的开放时间。提问:博物馆周二至周五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同学们先独自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
教师指名汇报讨论的结果,对于回答合理的同学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1)教师拿出时钟模型,边演示边讲解从9时到17时,经过了8小时。
(2)也可以分段计算,再相加。
先计算上午9时至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
板书:
上午9时中午12时
再计算中午12时至下午5时经过的时间。
板书:
中午12时下午5时
总时间是3+5=8(时)
(3)还可以先在数线上标出时间,再计算。
教师板书数线图:
列式:17-9=8(时)
教师小结: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3.学生试着计算其余场所一天的营业时间或开放时间。
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
4.课件出示小青收集的爷爷、奶奶参加社区组织的自助旅游的相关信息。
提问:大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合理的游览时间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游览时间表。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安排中午休息和用餐时间,最后指名汇报。
5.同学们课后了解自己家里每人晚上的睡觉时间和早上的起床时间,算一算:每人每天大约各睡几小时?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
根据表格填写的结果思考,自己家里每人每天的睡觉时间相同吗?你对家人睡觉的时间有什么建议?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经过多长时间
3+5=8(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中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第3课时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运用连环画的形式将一天的主要活动记录下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按时间顺序记录一天。
每项活动的时间能准确地记录并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敏记录星期六一天的主要活动的连环画。同学们从这幅连环画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你们能制作一幅记录你们的一天的连环画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板书: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小敏记录星期六一天的主要活动的连环画。提问:小敏记录了一天中的哪几件事呢?每件事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几时呢?
指名学生根据连环画回答。
教师小结:用制作连环画记录一天的时间需注意每件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按顺序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清楚每件事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提问:接下来的双休日,你打算安排哪些活动?先制定计划,再按计划实施。你能像小敏那样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你的一天的活动安排及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吗?
学生课后做一做,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按顺序记录一天的主要活动,并掌握记录每件事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方法。同时,通过记录一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了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
第4课时 记时知识知多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材第16页的内容。
1.了解更多的记时知识,比如古人是如何记时的,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记时方法等。
2.通过分享和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记时方法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3.鼓励学生思考现代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了解并认识不同的记时方法及其文化背景。
理解记时方法的历史演变及其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个古老的日晷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日晷,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记时知识知多少”,了解更多有趣的记时方法。
(板书:记时知识知多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你们还对哪些方面的记时问题感兴趣?用文字、图画记录下来。
指名分享自己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提问:我国古人是怎样记时的?“午时”是什么意思?
学生大胆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午时”是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1时整至13时整。
3.课件出示第二幅图,教师:收音机里报时总说“北京时间”,这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北京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采用的国家标准时间。
4.课件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在宾馆大厅看到的北京时间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时间不一样?
同桌相互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的不同,即时间的不同。
5.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或向老师、家长请教,把了解到的记时知识制作数学小报,和同学分享。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记时知识知多少
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学生对记时知识兴趣浓厚,参与积极,但在时差原理理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后续可借助更直观的视频、模型,辅助理解复杂知识;提供丰富案例,引导学生挖掘记时知识背后的文化、科学价值,提升探究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