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第1课时 乘加、乘减(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材第2~3页的内容。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果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材例1情境图。教师:豆豆和小苗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指名回答:我们知道了各种文具的价格,还知道豆豆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小苗买了2筒水彩笔。教师:那你们能算出豆豆一共要付多少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吧![板书:乘加、乘减(1)]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教学例11.教师:豆豆一共要付的钱是由3本笔记本的总价和1个书包的价格组成的。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50元。你们能用加法来算算豆豆一共要付多少元吗?学生分小组探讨,指名回答。教师小结:首先,我们来看3本笔记本的总价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5+5+5=15(元),再加上书包的价格就是一共要付的钱数了。[板书:5+5+5+50=65(元)]2.教师:3本笔记本的价格除了用加法计算还能怎么算呢?又该如何计算一共要付多少元呢?学生独自思考,教师小结:3个5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为5×3=15,再加上50就可以算出一共要付的钱数。[板书:5×3=15(元) 15+50=65(元)]教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自尝试列综合算式,指名汇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50 50+5×33.学习运算顺序。(1)教师:你们知道这两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吗?为什么呢?指名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小结:3表示的是3个5相加,所以应先算5×3。在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法和加法不是同级运算,加法是一级运算,乘法是二级运算,应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2)正确书写运算顺序。用脱式计算两步算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过程吗?试一试。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教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教师板书: 5×3+50 50+5×3=15+50 =50+15=65(元)=65(元)教师小结: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个算式)。指名学生结合例1情境图说说第1个算式的意思。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1个算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教师出示6×4+12、20+3×8,学生独自在练习本上完成。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3组算式)。学生独自完成,同桌相互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乘加、乘减(1)5+5+5+50=65(元)5×3=15(元) 15+50=65(元) 5×3+50 50+5×3=15+50 =50+15=65(元)=65(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开始学习乘加两级混合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授新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乘加混合算式,提出先算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学生在二年级有一定的乘加计算(乘法在前)的基础,所以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脱式计算的使用上,学生还不够熟练,格式方面容易出错,要加强练习。第2课时 乘加、乘减(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2~3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果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材例1情境图。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计算出了豆豆一共要付多少元,那小苗买了2筒水彩笔,付了100元,你们能帮小苗算算应找回多少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吧![板书:乘加、乘减(2)]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教学“试一试”1.指名学生根据情境图说说每筒水彩笔的价格。教师:小苗一共要付的钱是2筒水彩笔的价钱,付了100元,找回的钱数就是用付的钱数减去已付的钱。现在我们知道每筒水彩笔的价格是30元,那你们能算出2筒水彩笔的价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几位同学回答,教师给予指导。2.教师:2筒水彩笔的钱数可以用乘法表示为30×2,付了100元,又该如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先算出2筒水彩笔的价钱30×2=60(元),再用付的钱数100元减去60元,就可以得到找回的钱数40元。板书:30×2=60(元) 100-60=40(元)3.教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列综合算式,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对于板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板书: 100-30×2=100-60=40(元)4.教师:根据这节课和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总结出综合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吗?指名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小结:在综合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不能改变运算的顺序。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2个算式)。指名学生结合例1说说第2个算式的意思。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第2、3个算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1、2组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5.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乘加、乘减(2)30×2=60(元) 100-60=40(元) 100-30×2=100-60=40(元)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倡导讨论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在交流汇报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不断获取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在教学计算中,不断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自主探究新知,借助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计算水平。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除加、除减(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4~5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解决了豆豆和小苗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课件展示教材例2情境图。教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指名回答:我们能看到各种物品的价格,其中1盒钢笔有5支,每盒40元。教师:那你们能算出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应付多少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吧![板书:除加、除减(1)]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教学例21.出示教材第4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教师: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教师: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1个订书机的价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1支钢笔的价钱)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1盒钢笔有5支,每盒40元)学生根据讲解独自列式,教师板书:40÷5=8(元) 8+12=20(元)2.教师: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吗?教师:我们可以用买1支钢笔的钱加上买1个订书机的钱,也可以用买1个订书机的钱加上买1支钢笔的钱。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列综合算式,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对于板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5+12 12+40÷53.学习运算顺序。教师:大家知道这两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吗?为什么呢?指名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小结: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12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应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所以应先算40÷5。在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教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8+12 =12+8=20(元)=20(元)教师小结:计算除加混合算式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个算式)。指名学生结合例2情境图说说第1个算式的意思。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第1组算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独自完成,同桌相互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除加、除减(1)40÷5=8(元) 8+12=20(元) 40÷5+12 12+40÷5=8+12 =12+8=20(元)=20(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4课时 除加、除减(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4~5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果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材例2情境图。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计算出了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应付多少元,那如果求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你们知道该怎样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吧![板书:除加、除减(2)]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教学“试一试”1.指名学生根据情境图说说每筒水彩笔的价格。教师:要算出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需要知道1筒水彩笔的价格和1支钢笔的价格,然后再将这两个价格相减。大家先算算1支钢笔的价格,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2.教师:1筒水彩笔30元,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呢?又该如何列式呢?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板书:40÷5=8(元) 30-8=22(元)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这道算式我们都先求的是什么?(1支钢笔的价格)教师明确:40÷5表示1支钢笔的价格。30是1桶水彩笔的价格,相减表示1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3.教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列综合算式,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对于板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板书: 30-40÷5=30-8=22(元)4.教师:根据这节课和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总结出综合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吗?指名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小结:在综合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不能改变运算的顺序。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2个算式)。指名学生结合例1说说第2个算式的意思。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自完成,同桌相互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后两组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除加、除减(2)40÷5=8(元) 30-8=22(元) 30-40÷5=30-8=22(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让学生继续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顺序。由于有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本节课主要通过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原有的知识结构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究含有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促进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第5课时 练习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6页的内容。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2.能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一、复习导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先说说下面各算式的运算顺序。(用课件展示)15-2×6 3×5+24 36÷6+27 58-48÷6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练习一第1题。教师引导回顾同级运算及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一第2题。引导学生认识树状图,注意运算顺序。学生独自完成,同桌相互订正。3.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图,理解图意。学生独自作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4.完成练习一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读懂示意图,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达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解决问题。5.完成练习一第6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补充合适的条件并解答。6.完成练习一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原题题意,指名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后再解答。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练习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地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第6课时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7~8页的内容。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一、谈话引入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1)出示:56-8+9= 49÷7×4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都是同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2)出示:7×7-5 77-42÷7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什么办法?(添上小括号)3.教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3。(1)理解题意。出示教材第7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追问:怎样列式?100-50=50(元)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50元可以买几本笔记本?50÷5=10(本)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100-50÷5。(2)学习算理。引导:“100-50÷5”根据我们前面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100-50)÷5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师生总结:先算“100-50”,在“100-5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100-50)÷5↓=50÷5=10(本)2.教学“试一试”。(1)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例3情境图。提问:要求大志的钱可以买几个文件夹,我们需要先求什么?(大志一共有多少钱用来买文件夹)追问:怎样列式?20+15=35(元)追问:每个文件夹7元,35元可以买几个文件夹?35÷7=5(个)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20+15÷7。(2)学习算理。引导:“20+15÷7”根据我们前面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加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20+15)÷7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师生总结:先算“20+15”,在“20+15”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20+15)÷5↓=35÷5=7(个)教师小结:算式中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指名学生结合例3情境图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指名回答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00-50)÷5 (20+15)÷7=50÷5 =35÷7=10(本)=5(个)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引出新的知识点。并通过介绍括号,让学生初步认识括号及其作用。教学时,教师始终抓住一个重点:使用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相一致。这样的教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而练习题的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计算中进一步体会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课内训练度,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第7课时 练习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材第9~10页的内容。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够熟练地进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课件。一、复习导入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20-3×6 54÷6+32 (58-48)÷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 ),再算( );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练习二第1题。回顾将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的方法,学生互动,交流经验,并注意小括号的用法。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组算式的区别,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二第3题。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学生独自计算。4.完成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二第5~6题。教师引导理解题意后,全班集体订正。6.完成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自完成,全班集体订正。7.完成练习二第8题。比较每组上下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鼓励学生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8.完成练习二第9题。教师引导理解题意,有几个问题需要解答?指名回答。9.完成练习二第10题。学生尝试独自补充问题,指名回答。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练习二本节课通过大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对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出现计算错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强化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