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5.2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明白基本数量的关系,初步学会画线段图表示题意,掌握解题思路。
2.构建相对扎实的模型意识,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解决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指举手学生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预设:
生1:这道题把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总运动员数看成单位“1”,把单位“1”分成9份,男运动员占其中的5份。
生2: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就是所求的数量,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我们应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数量关系及画线段图。
教学教材78页例2。
师:认真读题,看看例2和上述复习题有哪些地方异同?
同桌之间稍作讨论后回答。
(相同处:两道题的条件相同,都是已知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不同处:问题不同。)
师:谁能尝试用线段图画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小组讨论并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图。
请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2.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思考试做,教师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预设:
生1一边板演一边讲解:我是先求出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再求女运动员的人数。
 45-45×
=45-25
=20(人)
生2一边板演一边讲解:先求女运动员人数占参加运动会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
 45×(1-)
=45×
=20(人)
师:同学们真棒!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答。
3.根据数量关系掌握检验方法。
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指名学生回答。
(方法一:看男、女运动员总人数是不是45。方法二:看男运动员人数是不是占总人数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
提示: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进行解答。
2.先用线段图画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举手回答。
1.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非常重要。
2.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解决分数实际问题同样可以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的第1,2,9题,以及相应课时的练习部
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实际问题
 45-45×   45×(1-)
=45-25   =45×
=20(人)  =20(人)
  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小组合作、画线段图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单位“1”乘对应分数等于对应量。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