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二次根式.2.探索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重点难点】重点: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难点: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其中b=24,c=25),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答: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介绍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式子(a≥0)叫作二次根式.a叫作被开方数.强调条件:a≥0.二、探究归纳二次根式怎样进行运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最终归纳出二次根数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a≥0,b≥0) =(a≥0,b>0)例1:计算:(1)× .(2).(3).解:(1)×===2.(2)====3.(3)===.说明:常常把要被开方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一个适当的数,使得分母成为一个平方数.例2:计算: (1)3×2.(2)×-5.(3)(+1)2.(4)(+3)(-3).(5)(-)×.(6).解:(1)3×2=3×2×=6.(2)×-5=-5=-5=6-5=1.(3)(+1)2=()2+2+1=5+2+1=6+2.(4)(+3)(-3)=()2-32=4.(5)-×=×-×=-=6-1=5.(6)=+=+=2+3=5.三、交流反思(1)掌握并会运用公式:·=(a≥0,b≥0),=(a≥0,b>0).(2)理解本节课中用过的数学方法:类比,找规律,归纳总结.四、检测反馈 1.计算×的结果为 ( )A. B. C.2 D.2.计算×2的值为 ( )A.2 B. C. D.33.若代数式=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2C.-1≤x≤2 D.-14.计算:÷=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P46 习题2.3 1.(1)(2)六、板书设计3.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 例:二次根式的计算 练习七、教学反思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依据算理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对于较复杂的实数运算,应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此,注意对运算技能要求作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在开始运算的第一课时,不要提高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不同,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内容,供层次高一些的学生及班级选用.3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公式的反向运用,达到化简的目的.学会一种特殊的思考方法.2.认识最简二次根式.【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下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借助什么运算法则或运算率解释它吗 点明本节课研究课题,借助复习,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导入新课.二、探究归纳在上一课时探究的公式的基础上明晰二次根式的性质:=·(a≥0,b≥0),=(a≥0,b>0).例1:化简:(1).(2).(3).总结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化简时,要求最终结果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2).(3).(4).(5).(1)你怎么发现45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的 你怎么判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 (2)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时,你有哪些经验与体会,与同学交流.例3:计算:(1)+.(2)-.(3)×.解:(1)+=+=×+=4+=5.(2)-=-=-=-=.(3)×=+=+=2+3=5.三、交流反思基于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二次根式性质和加减法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实数的运算,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进一步熟练实数的运算,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检测反馈1.下列平方根中, 已经简化的是 ( )A. B. C.2 D.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你认为成立的请在( )内打对号 ,不成立的打错号.①=2( );②=3( )③=4( );④=5( )你判断完以后,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用含有n的式子将规律表示出来,并说明n的取值范围 五、布置作业课本P44 随堂练习1,2六、板书设计3.二次根式(2)例1 课堂练习 学生板演练习例2例3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提出了最简二次根式,给出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同学们需通过练习认真体会各类方法,做到能灵活运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不同,对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内容,供层次高一些的学生及班级选用.3 二次根式第3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进一步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2.了解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3.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完善二次根式的运算.难点:根号内含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图中梯形的面积,你有哪些方法,与同伴交流. 1.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答案(1)直接求法.过点D作AB边上的高DE,可发现边AB,DC及DE都是某一个小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 CD=,DE=3,梯形ABCD的面积是(5+)×3=18.(2)间接求法.将梯形ABCD补成一个5×7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3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得梯形ABCD的面积是5×7-×5×5-×4×2-×1×1=18.二、探究归纳例:计算:(1)-.(2)-+.(3)-÷.解:(1)-=-=-==.(2)-+=-+=3-2+=.(3)÷=÷-÷=-=-=-=2-=.三、交流反思化简-·.其中a=3,b=2.你是怎么做的.四、检测反馈化简:(1)(2-2)(3+).(2)3(2-4+3).五、布置作业P47 习题2.3 3六、板书设计3.二次根式(3)例 课堂练习 学生板演练习重要公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继续熟练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同学们需通过练习认真体会各类方法,做到熟练并能灵活运用.本节还涉及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仍然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基础不好的班级可降低难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