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10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10的认识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1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并能正确书写数字10。
2.使学生感受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摆小正方体让学生有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10及其书写,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小棒(10根)、计数器。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与学具操作法相结合。
一、导入新课
出示:4 1 6 9 7 10 2 8 3 5(排成一列)
老师边出示数,学生边观察。
师:这些数中你认为哪个数最与众不同?为什么?
生:我认为10最与众不同,因为它是由2个数字合起来的,其他的都是一个数字。
师:说得真好,10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创投情境,认、读数10。
(1)展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都有多少?请你数一数。
(2)学生数数,并交流数的结果。
生:围成一圈的小朋友有9人,1个小朋友手拿手绢,正在跑着准备丢手绢。
(3)9人添上1人是几人?摆一摆,说一说。
师指导学生拿出小正方体,左边摆9个,右边摆1个,并告诉学生9添上1是十。
(4)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品分为一组,出示教材生活中的橡皮和铅笔的包装,橡皮10包装1袋,1袋有10包,铅笔10支装1捆,1捆有10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10个一组的物品。如:10个鸡蛋装1盒,10个冰糖葫芦1串,……
(5)师拿出计数器,先在计数器的个位拨9颗珠子,再添上1颗,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子,这时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去掉,再在十位上用1颗珠子来表示10。
(6)师拿出10个小正方体,一边摆一边数1,2,3,4,5,6,7,8,9,10,再把10个小正方体挨着摆成一条线,最后总结:10个一是1个十。
2.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在数线上认识数。
从0开始依次顺数到10,再从10倒数回到0,引导学生对照数线,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师小结:观察数线,从左往右看,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看,数越来越小。
0~10的数从小到大依次是0,1,2,3,4,5,6,7,8,9,10。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师:让我们来比一比10和9的大小关系。
方法一: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10 ○○○○○○○○○○  多了1个
9  ○○○○○○○○○
10与9相比,10有剩余。10比9多,所以10>9;9比10小,所以9<10。
方法二:借助直尺比较。
直尺上排在前面的数小,排在后面的数大,所以9<10,10>9。
师小结:10比9大1,9比10小1。
3.学习10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摆法,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1和9组成10。
(2)交流摆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有顺序地板书:
读读这些组成,自由读、互读。
(3)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几组组成。
(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记忆方法。
4.学习10的写法。
(1)10是一个两位数。
(2)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在一起是“10”。
(3)教师示范写10,边写边讲:10要占两个格,左边格里写“1”,右边写“0”;要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10,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
五、作业布置
1.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5~7题。
2.相应课时的练习。
10的认识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的丢手绢的场景中数数,用小正方体或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出“10”,最后通过数线中标有0~10这11个数,再次明确1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并知道10的书写与10的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