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10的加、减法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10的加、减法 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2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圆片。
教师准备:圆片。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
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老师边出示口算卡片边发口令:火车向前开,向右拐,学生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足球场进攻的有6人,防守的有4人。
生2:蓝队有6人,红队有4人。
……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足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
生:6+4。
(板书:6+4=)
师:你能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4=10的)
师: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你能算出右边有多少人吗?应该怎样列式?
生:10-6。
(板书:10-6=)
师: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
师:如果知道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你能算出左边有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学“试一试”。
师:我们来做个抛圆片的游戏好吗?(拿出圆片)老师这里有10个圆片,每1个圆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圆片抛在讲台上,请同学们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
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圆片)
提问:你能根据抛圆片的结果,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三道算式)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10个圆片,抛一抛,看你们抛出的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圆片的结果写出三道算式。
反馈各种不同的结果,当学生说自己抛出的是5个正面朝上和5个背面朝上时,提问:你怎么只写出了两道算式?
谈话:根据抛圆片的结果,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你们能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比较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先示范,然后让两人一组进行,还可以再说出两道减法算式。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
教师指导学生口算。
3.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0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能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一图三式”。
五、作业布置
1.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4~6题。
2.相应课时的练习。
10的加、减法
6+4=   4+6=   10-6=
  从现实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