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69【教学目标】通过画图、操作等活动,感悟“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的数量关系,并能解释应用。在真实情境中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数量间加减法关系的基本模型,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本质是统一关系的两种表达。经历观察、分析、分类、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表达现实世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发展符号意识和模型意识。【教学设计】一、口算热身,谈话引入师:会算加减法吗?一起来算一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师:我们学了加减法,有什么用呀?生:加减法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热身,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并通过谈话,初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二、多元表征,构建问题模型1.解决问题,初步判别问题类型。师:那5+2=7这个算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呢?(课件出示5个问题)你能从这几个问题中把它找出来吗?请你拿出学习单,先读一读,做一做,看谁能全部找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校对。2.多元表征,自主构建问题模型。师:想一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可以用5+2=7来解决呢?你是怎么想的?请你把想法画出来,一边画,一边说给同桌听一听。呈现作品,师生互动交流想法。【设计意图】根据5+2=7这个算式,选择它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是对数学问题进行类型判别的过程。教学时,提供5个不同问题,虽然数学信息中的数据一样,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同,其本质原因就在于问题模型的区别。在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几个问题都可以用5+2=7”来解决,唤醒用加法解决问题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画图、多元表征,通过画图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深化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三、抽象概括,梳理数量关系1.异中求同,梳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师:这么多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生:都是画了5个和2个;结果都是7个;都是把5和2合起来……师:小朋友们都是先画5个和2个(板书画图),然后把它们合起来(板书:大括号)。这里的5和2(板书)表示的是什么呢?合起来求的又是什么呢?(板书:问号)生:5表示左边的5个,2表示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是一共有7个蘑菇。师:5表示左边的部分,2表示右边的部分,它们表示的都是问题中一部分的数量,我们可以说它是部分数。(板贴:部分数)。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求的是什么呀?生:总数(板贴:总数)师:那下面两题,有没有部分数和总数呢?谁来说一说。学生结合第二题和第三题介绍。小结:看来这几个问题都是知道了两部分的数量,求总数,可以用加法来解决(板贴:加法)师:现在谁能说一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可以用加法来解决?指名说。2.对比辨析,梳理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师:那剩下的两个问题,能用加法解决吗?谁来列式?你是怎么想的?两题快速口答并说明想法。生1:5-2=3,因为有5只兔子,灰兔有2只,白兔有几只就要把它们减掉。生2: 5-2=3,因为小明有5本书,已经看了2本,就要减掉2本,剩下3本。师:这两题算式都是5-2=3。同样是5和2,在这两个问题中,5和2表示的还是部分数吗?求的又是什么呢?师:那这两个问题中的5和2还是部分数吗?生:不是,是总数和部分数。追问:谁是总数,谁是部分数?学生结合问题具体介绍。师边画示意图边小结:这两题中的5表示的是总数,2是5个里面其中的一部分(用手指着其中2个),是部分数(板贴:部分数),那从总数里面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划去2个),求出的(画上问号)又是什么呢?生:部分数。师: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问题都是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生:知道了总数和部分数,求部分数,用减法解决。指名说。小结: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量,要求另一部分数量,可以用减法解决,总数-部分数=部分数。3.师生小结,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通过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找到了部分数和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起来读一读。生: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师: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像这样藏着数量间的加减关系,有时候要用加法解决,有时要用减法。所以我们在读题时,要读仔细、想清楚,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学会了吗?【设计意图】在学生多元表征后,引导学生从不同中找相同,从而抽象出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已知两部分的数量求总数可以用加法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问题中同样是5和2,为什么有些问题要用减法解决?结合不同问题的直观表征,通过对比辨析,梳理出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知道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量,求另一部分数量可以用减法解决。这样的对比素材,有利于学生集中分析数量间的加减关系,逐步抽象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直观模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问题之间的区别于联系。三、综合应用,提升认知1.举一反三,练习巩固要求:说一说“知道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再列式解决。(1)(2)(3)练习小结:不光能分析数量间的加减关系,还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判别分类,强化模型要求:送“问题”回家(判断是加法问题还是减法问题)看图编题,解释应用在第2题的问题最后,出示下图:师:这一题该回哪个家呢?没有问号,没法回家了。那你想把问号放在哪呢?学生编题,即时判别。【设计意图】练习环节主要设置了三个层次,其一是举一反三,即时巩固新知;其二是通过送“问题”回家,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处理快速做出判别,强化问题模型;其三是看图编题,体会到同样的信息,随着问题的变化,解决方法也跟着变化,同时利用要“一图三问”初步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四.回顾课堂,总结学习收获板书: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加法 减法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 -部分数=部分数?00000 00 0 0 0 0 0?5 + 2 = 7 5 - 2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