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数数 读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数数 读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2 数数 读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中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中各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中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中各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认识11~20中各数。
2.理解11~20中各数的组成。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和学具操作法。
2.学习方法:发现法和自主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组抓一把小棒,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教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有的超过了10。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数数 读数)
二、探究新知
教学11~20中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教师:捆成1捆,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
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如下图。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作“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一根一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一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中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例】看图填空。
(1)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2)
     (   )个十合起来是(   ),读作:(      )。
【解题点拨】数一数,根据20以内数的组成解答即可。
【规范解答】(1)1 2 12 (2)2 20 二十
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1~20中各数的数法、读法以及组成。
  教学中利用情境演示,通过类比1~10中各数的读法和组成,导出11~20中各数的数法、读法以及它们的组成,让学生正确认识11~20中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