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 9加几【教学目标】1.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1.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2.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2.学习方法:学具操作法和合作探究法。一、导入新课出示教材第88页上的学校运动会的图。教师: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饮料。小欣看了看,向其他同学问道:“一共有多少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二、探究新知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1)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盒吗?请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凑十法”。(把外面的1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要算一共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2)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是怎样算的。我们来看屏幕。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子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也可以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子里1盒,箱子里就凑成10盒,箱子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教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左边9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想一想,怎样得出结果?学生1:从9开始,接着数10,11,12,13。学生2:从右边拿出1根,放在左边凑成1捆(10根),10与3合起来是13。(学生一边摆,老师一边板书)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时,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教师板书计算过程:。【例】填一填,算一算,看看有什么特点或规律。【解题点拨】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更简单,9加几怎样凑成10呢?9加1合起来是10,就将第二个数分1个给它凑成10,再用10来加第二个数分出1后剩下的数。把9加几的题,按顺序排列,观察计算结果,会发现:9加几的得数的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根据这个规律可以不用计算直接写出得数的个位数,而十位上的数全部都是1。 【规范解答】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中通过情境演示法、学具操作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使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掌握运用“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