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6 求原来数量的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找准“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且能正确解答。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借助已有的逆向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2.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2.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和小组研讨法。一、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生:想要!师: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们就能得到这些礼物。2.情境演示(准备10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师: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盒子里抓礼物。学生抓出4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6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们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生1:10块。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因为刚才已经抓出来了4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6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的数量了。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10块。师生齐数:2,4,6,8,10。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原来数量的问题)二、探究新知学习求原来数量的问题教学教材第97页例题6。(课件出示情境图)(1)猜一猜。男孩到器材室领篮球,他已经领走了6个。(出现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篮球架上还剩的5个篮球不出现,板书:领走6个)请你们猜一猜,篮球架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篮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篮球架上的篮球领完了,那么原来是6个;如果篮球架上的篮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7,8,9,10,…,但不可能少于6个。(2)说一说,算一算。①(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篮球)教师提问:没有领完篮球,篮球架上还剩几个篮球?(板书:篮球架上还剩5个)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②讨论后明确:架子上原来的篮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6个,另一部分是还剩下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③列式计算。〔板书:6+5=11(个)或5+6=11(个)〕追问: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1呢?(3)编一编,说一说。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在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你们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学生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例】现在有几只?【解题点拨】【规范解答】8+5=13(只)见教材课后练习和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解决“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通过情境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和小组研讨法结合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找准“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能够准确地找出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且能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