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有理数1.3数轴《数轴》是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3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有理数的基础上,借助生活情境引入数轴概念,通过探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及其画法,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后续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奠定基础,是连接数与形的重要桥梁.1.结合实例,理解数轴的概念及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会用规范方式画出数轴,强化对几何直观工具的认知与运用能力.2.建立有理数和数轴上点的对应联系,能熟练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轴在数与形沟通中的桥梁价值,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关联,为后续数与代数学习筑牢基础,激发对数学工具实用性的探究兴趣. 重点:理解数轴的概念及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正确画出数轴,并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轴模型,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体会数轴的桥梁作用.复习回顾 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2.分类根据定义分类 根据符号分类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并通过板书呈现两种分类方式(按定义和符号),学生参与回答,师生共同梳理知识要点.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已有认知,激活旧知,为引入数轴概念搭建知识桥梁,通过分类强化数的结构化认识,为后续探究数与形的关联作铺垫.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数轴 1.议一议: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用直线上依次排列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引人负数后能否用类似的方式表示有理数呢? 某数学活动小组参加绘制地铁线路图的活动,任务是绘制我国首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他们发现该地铁线呈东西走向,并测得王府井站和建国门站分别位于天安门西站东侧1.8km和3.8km处,西单站位于天安门西站西侧1.2km处.你能画图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如图,画一条直线表示北京地铁1号线,从左到右表示从西到东的方向.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天安门西站的位置,规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km的长度.在点O的右侧,与点的距离为1.8个单位长度和3.8个单位长度的点B和点C,分别表示王府井站和建国门站的位置;在点O的左侧,与点O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的点D表示西单站的位置.2.如何用数表示西单站、王府井站、建国门站和天安门西站的相对位置? 如图,天安门西站的位置用0表示,规定向东为正,那么西单站的位置可以用-1.2表示,王府井站的位置可以用1.8表示,建国门站的位置可以用3.8表示. “东”与“西”、“左”与“右”具有相反意义.我们可以用正数、负数和零分别表示各地铁站的相对位置.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能否用直线上的点表示,结合北京地铁1号线案例,师生共同分析站点位置,通过画图确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用数表示各站点位置,学生观察并参与讨论.设计意图:借助生活实例(地铁线路图)直观引入数轴概念,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初步关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轴的三要素,降低理解难度,激发探究兴趣.活动二:数轴的概念及画法1.用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正数、0和负数,具体做法如下:①画一条直线(一般把它画成水平的),在这条直线上任意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作原点;②规定自原点开始一侧的方向为正方向(习惯上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另一侧的方向就是负方向;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2.按照取定的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正方向,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负方向,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number axis).建立了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直线表示数的方法,分步讲解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定义与画法,通过图示演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式,学生观察操作并理解数轴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分步教学明确数轴的构建过程,强化三要素的规范性,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建立“数→点”的对应思维,抽象出数轴概念,为有理数与数轴点的对应关系奠定基础.活动三:数轴的应用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侧3m 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根交通标志杆,汽车站牌西侧3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一根电线杆,试画数轴表示.①马路可以用什么几何图形代表? 直线②你认为站牌起什么作用? 原点③如何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的?方向,与站牌的距离我们用0表示点O,规定1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用负数表示点O左边的点,用正数表示点O右边的点,这样,我们就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了这条直线上的点.0代表什么? 原点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方向师生活动:教师以东西向马路为例,提问马路、站牌的几何意义及物体位置确定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际场景抽象为数轴模型(确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学生分析讨论并尝试用数表示各物体位置.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情境(马路物体位置)深化数轴应用,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强化数轴三要素的实际意义,提升“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应用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应用新知例1.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分析:明确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然后根据给定数字的正负和大小,在数轴相应位置准确标注.解:如图所示:总结: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例2.如图,写出数轴上的点A,B,C,D,E表示的有理数:分析:根据数轴的定义,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通过观察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其对应的有理数.解:A点表示的有理数为0,B点表示的有理数为2,C点表示的有理数为3.5,D点表示的有理数为-2,E点表示的有理数为-3.5.例3.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4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若一个点从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写出点B所表示的数.分析:在数轴上,向左移动为减,向右移动为加.我们先确定点A表示的数,再根据移动规则求出点B表示的数.解: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4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则点A表示的数为-4,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移动后点A所表示的数是1,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此时B点表示的数是-2.总结:把握点与原点的关系以及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是解题的关键.师生活动:教师讲解例题,分析数轴三要素应用及点的移动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点与数的对应关系,学生跟随思考、参与解题过程,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数轴画法及有理数表示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强化数轴三要素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掌握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方法,理解点的移动与数的变化关系,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1.写出下图中数轴上的点A,B,C,D,E表示的有理数:分析:依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精准判断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解:A点表示的有理数为-5,B点表示的有理数为-2,C点表示的有理数为0,D点表示的有理数为3,E点表示的有理数为5.总结:位于原点左侧的点对应负数,位于原点右侧的点对应正数.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解:如图所示:限时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只能是整数B.数轴的长度是有限的C.数轴的正方向是原点往左的方向D. 数轴上的正数在原点的右侧,而不是左侧2.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这个点最终所对应的数是( C )A.+6 B.-3 C.+3 D.-9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解:如图所示:注意: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4.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 表示的数:解:由图可知,点A表示-5,点B表示-3.5,点C表示1.5,点D表示4,点E表示0.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数轴相关的判断、计算、读数及画图练习(如选择题、点的移动、写出点表示的数、画数轴表示数),学生独立作答后,师生共同核对答案,分析易错点.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练习巩固数轴概念、画法及有理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强化三要素的规范性应用,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纠正认知偏差,提升学生对数轴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归纳总结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3.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生对数轴核心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明确数轴在有理数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