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它是在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加法简便运算的拓展,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和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等),呈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有趣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已熟练掌握100以内加法,能理解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但对于乘法这种新的运算形式,在概念理解和应用上需要引导。学生可能会疑惑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何时用乘法更简便,教学中需结合具体实例帮助他们突破认知。三、核心素养目标: 情景与问题:在具体情境中从加法算式发现乘法问题,经历抽象过程。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法意义,认识符号及算式结构,会读写并改写乘法算式。 思维与表达:发展抽象思维,用乘法算式表达相同加数连加的数学结构。 交流与反思:在趣味情境中交流互动,激发乘法学习兴趣,反思算式转化逻辑。思政元素:在乘法学习中融入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探究相同加数求和,感受“化繁为简”的智慧,渗透严谨计算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劳动中的实用价值。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区分乘法与加法的适用场景,准确找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情境与问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两位同学伸出小手,合起来有几根手指? 2.计算下列加法算式并分类。 3.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学生伸出小手,观察并回答合起来有几根手指。 学生计算加法算式并分类。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教学环节二:探究与发现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根据情境图,列连加算式。 师: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生:15人。 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每架飞机有3人,有5架飞机。 师:非常好,如何列加法算式呢? 生:3+3+3+3+3=15 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算式总共有5个3相加。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并说说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计算的?发现了什么? 合作交流,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汇报。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很多自己的发现,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山车的情况吧。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师:说说这次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吧。 2.认识乘法。 (1)乘法的意义。 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请你也写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生:我想写20个2相加,要写好长的算式呢! 师:这些加法算式加数都相同,有简便写法吗 师:加数都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乘法来表示。举个例子:(出示例子) 求5个3的和可以写成: 加法算式:3+3+3+3+3=15 20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2×20=40 师:你能说一说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加法算式:3+3+3+3+3=15 表示:5个3相加 乘法算式:3×5=15 你能把刚刚写的其他加法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吗?快来试试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教师巡堂指导。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说自己获取的数学信息。 生1:有5个小飞机,每个小飞机里有3人。 生2:便利店门口挂着3束气球,每束5个。 生3:小火车有4节车厢,每节车厢坐6人。 生4:过山车有7节车厢,每节车厢坐2人。 根据信息提问题。 继续观察并说说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生1:每节车厢有6人,有4节车厢。 生2:我可以列出加法算式:6+6+6+6=24(人)。 生3:这个加法算式有4个6相加。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1:每排座位有2人,有7排座位。 生2:我可以列出加法算式:2+2+2+2+2+2+2=14(人)。 生3:这个加法算式有7个2相加。 按要求写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说一说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字3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第二个数字5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15表示5个3相加的和。 学生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结合低年级学生乐于交流、表达等特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找寻其中规律。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二)学以致用 3.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按计算结果送卡片回家。 4.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2题: (1)3个8相加,和是()。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点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完成练习并观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特点。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预设2:七、作业设计: 1.教材练习二第1-3题:通过练习巩固乘法算式的读写、意义理解及加法与乘法的转换。 2.寻找生活中3个能用乘法表示的场景,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八、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以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达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应用环节,学生对乘法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理解较浅,解决“乘数意义”类问题时逻辑不够清晰。 改进措施:加强对比练习,如设计“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配对”“错例辨析”等活动,强化符号意识与数学表达,同时结合更多生活化场景,深化乘法意义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